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打破城乡差别统筹教育发展

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各地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建设规划、校际对口支援、教师补充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在总体上解决了“学生有书读”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择校风”、“薄弱校”,城乡间、地区间及学校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过大,成为困扰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难题。

一、问题与现状

我县的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大多聚集在城市,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1.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

农村中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校点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学生少,办学条件和质量较差。

2.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

发展不均衡,主城发展很快,教学质量上升很大;主城周边学校发展相对较差;。

(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简陋

农村初中校园环境和校舍比较陈旧、不美观、不规范,没有微机房和多功能房。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一是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操场面积普遍较小。二是农村初中缺少体育活动基本设施

器材配置标准不适合新课标要求,实验设备缺少和陈旧。

(三)学校师资比较失衡

1.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观念落后,较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教师学科配置不齐。有的学校按“师生比”不缺编,但有的学科无教师上课,而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比如峰高中学外语老师严重不够,而数学老师又有多。

3.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每年每个学校支付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经费,加上骨干教师的差旅费、继续教育资料费、外出听课费、外请专家讲学费等,给学校经费造成较大困难.

二、成因分析

1.造成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的原因在于。由于历史的原因,“粗放型”办学思想造成办学规划较差,加之城市发展比农村快,资金投入面向城市是必然,因此,造成农村学校办学困难。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孩子减少、部分家长为追求高水平教育而择校,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无生源,而部分学校容纳不了学生的情形显现出来。现在峰广路修好后,十分钟不到就可以进城,导致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到城里就读。涌入主城学校后给主城学校造成压力。

2.造成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一是学校自己建设与发展上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越办越差;二是后期教育投入给学校带来不均衡的因素;三是办学条件限制。如近一年来峰高中学沿着“构和谐、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教职员工同心同德,辛勤耕耘,导致周边大量学生涌入峰高中学,周边学校生源减小,教室,寝室闲置,而峰高中学校舍不够,宿舍是教室改建而成,条件差;这样又会导致我们已有的好生,家庭条件好的转入重庆,巴川,昌元二中等,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体现出我县办学规划没有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3.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简陋的原因。由于我县教育规划滞后,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学校建设标准没有一个较统一标准原因,导致对学校的投入在好学校常常是锦上添花,差学校往往很难引起领导重视,办学条件也无法得到改善。如县城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而在偏远的农村中学连计算机都没有。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紧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解决学生上学远,寄宿难的问题。比如,峰高中学都是把仅有的教室改为学生寝室,从而导致大班额十分严重。


(未完,全文共10368字,当前显示13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