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世界”理论及启示

19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eiledurkheim和德国的ferdinandtonnies,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社会学网络概念。1929年匈牙利作家karinthy率先提出,世界上随意选择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六个熟人而联系起来的著名“小世界理论”构想。社会网络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大量关注,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milgram在1967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做过的一次实验,挑选300名志愿者通过给陌生人转发信件的方式测试人与特定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距离,实验结果证实平均六次转发,信件即可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sixdegreeofseperation)”现象。通过实验可推断出,任何一个人和另一陌生人间间隔的人不会大于六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atts等人在2001年利用互联网号召大约六万名左右的志愿者转发e-mail,证实六度分隔的理论在现实中是实际存在的。

“小世界”理论借助社会性软件发展校园人际网络。社会性软件(socialsoftware)日渐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发展与“小世界”理论密切相关。特点就是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它所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弱链接”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工具,如人人网、新浪微博(人人网前身是校内网,多为同校学生相互关注;微博多为社会各界人士相互关注),方便记录,易于整理,还有便于携带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网络都能够进行记录、思考、整理。它对隐性知识的支持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并且正在变革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范式。

(1)校园内部人际网络。在校园内部,学生可以在人人网申请帐号(id)并且建立各自的个人主页,当学生a记录自己的思想状态时,学生b就可以浏览他的记录,并且可以在上面发表评论,同样,c也可以浏览a的个人主页以及b的评论,同时可以链接到b的个人主页,这样c又可以看到b的个人主页以及在上面发表评论的人的个人主页,以此类推,就可以看到d、e、f等等更多学生的思想状态记录。于是,他们相互之间就通过人人网达成了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交流,从而逐渐形成校园内部的知识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想要了解一些其他同学信息但是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获得时,一个随意的点击就大大地增加了获得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在此,人人网上的id就相当于“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的结点,而发表评论的那些id上的链接相也就类似于网络模型的边(即联系)。当学生通过人人网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所需信息的情报源,那么他就可以直接跟该id用户联系,表明需求,并最终获得该同学的帮助,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节省步骤、减少麻烦。


(未完,全文共13012字,当前显示11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