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镇江侨务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往事历历在目

今天,如有亲人在海外生活、工作,家人无不津津乐道;如有子女考到海外读书,那更是父母的荣耀。对有海外关系的家庭,人们往往予以礼遇。

可在30年前,这样的家庭时常处在阴影中。改革开放后,已无后顾之忧的海外华侨华人喜出望外,他们在海外打拼有年,多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很愿意到家乡投资兴业,泽惠桑梓。

看准时机,镇江市侨办一手托两家:既与旅外华侨洽谈,又找市有关部门相商。老侨办主任陈畅达说:“那时,谁也不会写合资协议书,哪像现在啊,有现成的样本。没办法,组织了一个班子,有外经委的,他们总懂一点对外的经济工作,还有商业局的,一共三四个人,拼拼凑凑,涂涂改改,写成了合作协议……”

经过半年多的反复商谈,1985年1月18日,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镇江市饮服公司和日本华侨合资的“京侨饭店”正式开业。

1996年5月1日,镇江第一个合资商业零售业“镇江百盛商业城”开业。

1997年,中国最大的侨资企业金东纸业落户镇江。

海外的华侨华人,不仅投资工商业,还支持文教事业发展。海外侨胞捐资设立“陶馨吾”、“张孝真”、“丁法仁卿”、“丁俞宝俞”奖(助)学金,先后有600多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受到资助。新加坡华人支显宗,遵照其母遗愿,先后慨然捐赠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建立了“丹徒县(现为丹徒区)支显宗中学”、“丹徒县(现为丹徒区)支显宗小学”。1996年,支老先生辞世后回归故里,墓地设在支显宗中学“贵保园”内(支老乳名为贵保)。

今朝满眼硕果

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列车进入了高速轨道,时代对侨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

现任市侨办主任许宝庆认为,小侨办要有大作为,把侨办有限的能量释放到无限的为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就须“借力造势用政策”:借助市里举办的各项招商引资活动,搭船出海,开展有效的经济活动;借助媒体宣传“侨法”和侨务工作,扩大侨务工作的社会知名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借用有关方面脱贫解困政策,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解决困难,为侨多办实事。

几年来,侨办联谊交友,为侨服务,海外工作面已从过去以日本、新加坡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扩展到欧洲、北美洲、澳洲等,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海外侨胞、220多个侨团商会保持经常性联系,聘请海外招商顾问53位,招商代理社团22个,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78位华侨华人担任镇江市海外交流协会的副会长、顾问及理事。

2003年,市侨办联合市司法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镇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侨务工作站”。几年来,妥善解决20多起归侨侨眷拆迁安置、10多个华侨祖坟保护迁移等问题,成功解决9起侨港投资者的投诉,还帮助26名归侨侨眷及子女实现了再就业,

2006年10月,挪威华人联谊会会长戴成方先生从海外传真,反映其在镇江的亲戚被汽车撞伤,恳请市侨办出面促成公正处理。在市侨办积极协调下,这起交通事故依法结案,戴会长及家人非常满意,尔后在镇投资1.6亿美元创业,支持镇江的经济建设。

针对侨办工作人员在经济工作中有些许“边缘化”的状态,许主任主动为侨务干部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多出主意,并给每个人“压担子”,使得工作人员都觉得自己有事可做,做事光荣。

近5年来,在市侨办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促成近10个共3.25亿美元的经济科技项目落地,其中2007年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核心的唐桥微电子有限公司、挪威安德森集团船用设备公司、日升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已经落户镇江新区、句容开发区和润州工业园。

永远水乳交融


(未完,全文共24130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