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民”走访关于施集镇施集社区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三民”工程大走访区政协机关工作组

根据市委、区委安排,区政协机关工作组从7月1日至9月10日,对施集社区农户开展体察民情、集中民意、改善民生的“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区政协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施集社区残疾人较多,他们生产生活状况十分困难,为此区政协深入区残联、施集镇民政办了解情况,走访施集社区残疾人、社区干部及社区群众了解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家庭等内容,并做了深刻的分析与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施集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

施集社区辖有12个村民小组,600户,5000多人。现有残疾人69人,占总人口的1.4%,涉及68户家庭,肢体残疾42人,精神残疾12人,视力残疾7人,听力残疾4人,智力残疾2人,多重残疾2人。从年龄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低龄残疾人所占比例较少。大体致残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残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疾病。这一群体中大部分家庭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他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与整个社会相比差距较大,而且其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施集社区残疾人的生活现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即“二低”、“二差”、“四难”

(一)“二低”:

1、家庭收入低、生活水平差。施集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一家有残,全家困难,这一点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普遍现象,农村残疾人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所得的微薄收入,月收入仅百元左右,这一类残疾人身体状况好一点的还拾点废品,每月多挣个三四十元,收入太少。残疾人家庭的收入也是相当有限,原因是残疾人自身条件所限,劳动能力低下,有的家庭一户多残,单身残疾家庭尤为困难。有重度残疾人的家庭因残疾人自理能力丧失、行动不便,常常要专人照顾,导致家中能创造劳动收入的人员减少,像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有的比较富裕的家庭慢慢陷入贫困。

2、社会保障低。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面积低,补助标准过低,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差太远。全村69残疾人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有低保,一年1000元,平摊到每个月就几十元钱,在现如今物价飞涨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残疾人基本的生活。如施集社区公吴组褚友付和朱玉华夫妇两人均为残疾,一个66岁,一个51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吃菜全是素菜,生活十分清苦。

(二)“二差”

1、居住条件差。残疾人自身经济条件所限,大部分贫困残疾人无力翻盖房屋,居住状况逐渐恶化。部分残疾人家庭房屋比较破旧,还是七八十年代的旧砖土房,室内家徒四壁,阴暗低矮,家具破烂不堪,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家具都没有,极为简陋。即便后期翻盖,也是地处偏僻角落,单门独户,除了用电外,水与路都没有通,给人一种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感觉。

2、适应社会能力差。遇到突发事件的抗拒、承受能力弱。施集社区残疾人绝大多数受教育水平低,加之自身生理残疾,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差,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困难,与社会接触很少,从而对政策法规、法律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关系等各方面都很贫乏,遇到一些突出、突发事件,很难自我保护,从而使贫穷加剧,甚至出现悲观消极、厌世、恨世的念头。这一点在多数残疾人的访谈中,明显感觉到了他们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缺乏和言语情绪上的反常,如大施组的涂长玉,经常一个人在家很少外出,基本不与同龄人和邻居交流,与家人说话都很少,其母亲都对他不与外界交流和孤独感到十分难过,整个家庭的幸福感都十分低。

(三)四难:


(未完,全文共4669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