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钱伟长对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2010年08月03日07:16东方网我要评论(5)

字号:t|t

钱伟长晚年的两个"着急":对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右)和钱学森(左)在政协六届五次会议闭幕式上(1987年4月8日摄)。新华社发

一代大师钱伟长离我们而去,在缅怀他、纪念他的同时,他对中国教育的真知灼见和他在大学校长岗位上的身体力行,都再次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钱学森辞世后给世人留下一问: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而钱伟长正是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大学该怎样营造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环境。上海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其实钱老一直试图在中国的大学里实现一种理想:重新勾勒西南联大自由活泼的教学氛围、加州理工学院积极严谨的科研氛围,如果大学校长都按照钱老的做法去做,“钱学森之问”的问号就能拉直了。

钱伟长晚年的时候,经常会发脾气。2007年10月,在钱伟长先生95岁生日之际,记者曾有幸独家专访钱老,那成为钱老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采访中间,他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句:

为什么不听我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着急。谈话中也听得出,他对于当今的教育现状并不满意。

“钱老晚年的时候着急啊。”昨天,在钱伟长悼念场所,上海大学的几位老师在回忆钱老时说:让他“着急”的主要是两个———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而这也正是当今大学最棘手的任务和受到诟病最多的两个症结所在。

为教师队伍着急

“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

专门研究钱伟长教育思想的曾文彪老师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长问钱伟长,“你到上大20年,最得意的是什么。”钱伟长说:“用我的思想办了一所大学。”“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钱伟长把教学看得特别重。他自己的第一次教学实践,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开始的,他的老师叶企孙给了他三页讲稿,让他代课。“这三页讲稿,告诉我怎么做老师。”所以钱伟长晚年不止一次告诉学校的老师,“把教材越编越厚的不是好老师,把教材越编越薄的才是好老师。”

如今,许多大学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钱伟长却早早提出来,经过研究生(论坛)培养的年轻老师,应该首先开专题课,开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课程。逐渐地成为副教授以后,可以开专业课。资深的老教授,应该去开基础课,“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知识面宽了,工作经验和讲课经验也丰富了。”

钱伟长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而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钱老详尽地指出,“每年虽然讲同一门课,但应该不断变化,使一门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我鄙视那种一本教科书讲30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搞科研可以帮助教师扩大眼界,晓得当代这个专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丰富这个学科的内容,使之不断地往前发展。”

理学院、材料学院、经管学院老师记得,钱伟长90岁高龄的时候,多次接见教师,“你们老是要写多少论文,拿多少大奖,这不是目的,你要看看你为国家、为上海的建设做出了多大贡献,你们的研究成果在企业里、行业里发挥了多少引领作用,为国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钱伟长其实对研究型大学的提法并不赞成。他说,“我最反对什么型什么型,每个教师既要搞科研也要搞教学,怎么把教学科研分开呢。这样的定位有问题。因为你是办大学。”

为人才培养着急“要培养全面的人,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


(未完,全文共18894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