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题目: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学生姓名:陈锷学号:2013072543604专业班级:外国语学院13英语6班

潮汕建筑中的岭南文化

“潮汕厝,皇宫起。”这一句话是古代史籍对潮汕地区建筑特色的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潮汕的建筑特色是如此之尊贵,如此之堂皇。

纵观潮汕地区的建筑发展史,不难发现它具有两大特性。第一种特性是形象生动的民居文化与金碧辉煌的祠堂文化的合体。潮汕民居建筑一般坐落于南偏东地带,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寒冬可以挡住凛冽的北风,酷夏则可以接受凉爽的南风,潮汕人注意适应地形地势,选筑各种风格的民居,而且城乡有所不同,风格多样。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下,潮汕传统民居形成了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礼制规矩,呈现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保存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更孕育出“尚中”和“聚合”的建筑形制,大至四进“驷马拖车”、“百凤朝阳”的富丽堂皇宅第,小至“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厝”的小户人家。至于祠堂文化,则是受到我国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潮汕人尊崇祖先,聚族而居的传统聚落观念甚深,使得潮汕人更加重视对祠堂宗庙的营建装饰了。而第二种特性,则是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保存传承了潮汕独特的建筑文化。历史上的潮人多漂洋过海,远涉重洋,在一定时期内对外传播了本土的建筑文化,也或多或少带来了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因而,潮汕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潮汕民居建筑文化的形象生动体现在何处呢。举例来说,潮汕民居的建筑模式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其中,“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式,“四点金”则为四合院布局式,而“驷马拉车”则是“四点金”的升级版了。第一种建筑模式相对较普遍,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形式,多为一厅二房二“伸手”布局,且正常情况下中间不开门,而却在两边开所谓的“龙虎门”,整个格局呈前低后高走势,且大门被做成凹斗形,基于风水学说的影响,据说这样可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因而从正门看有如下山的老虎,故此命名为“下山虎”。第二种则是潮汕独特的民居建筑模式“四点金”,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四点金式建筑采用了“井”字形格局,它是中心对称的,并由相向的两个一厅两房构成。“门厅”那就是进门的那一个厅,然而门厅的两侧各有一间房称之为“下房”。天井左右两侧有廊屋与前后厅、房连接。整个格局近似于北方的四合院,让人感到安稳,和谐。所以整个建筑构造方式为中轴线上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据四合院的四角。从其平面布局看,“四点金”为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外围常有围墙,内大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天井四角则有四条石柱,结构对称。进大门为前厅,前后两侧各一前房,前房也称“下房”,是供晚辈或仆人居住的居室;前厅直进是天井,天井两侧则为厢房,又称“格仔”(即小房间),天井直进则是后厅,是供祭祖之所;大厅两侧分有一大房,这是供长辈居住的居室。厢房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也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意,天井四周还有回廊。当今属于这一代表性建筑的还有潮阳东里寨7座一字排开的“四点金”建筑了。因此种建筑模式更多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也就成了营建祠堂的首选模式了


(未完,全文共9509字,当前显示13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