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理解的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艰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其间经历380余次战斗,穿越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转眼长征胜利已过去80周年了,长征是伟大的,但在当今我们不可能重现当年情境重走长征路,去体验革命先辈经历艰辛和苦难,难道长征只留给我们那令人赤目和心酸的数字和文物吗。no。长征其实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需要我们世代传承的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传递的是一种“勇气”。当年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没有被吓倒,在生死存亡危急时刻,以令世界钦佩的勇气实施了战略大转移,翻雪山、过草地,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的战斗,创造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奇迹。当今我们很难再有当年那种生死存亡的考验,反之我们却拥有稳定富足的生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不断地侵蚀我们,让我们慢慢的不想改变、害怕改变,逐渐丧失敢于进取的勇气,变成碌碌无为之人。

二、长征精神传递的是一种“信念”。长征是伟大的,更是艰辛和痛苦的,很多老红军战士都讲述了当年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其中困苦都是我们这代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力量是什么,其实就是坚信革

命会胜利的信念,所以信念是支持一个人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国家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精神信念。

三、长征精神传递的是一种“耐力”。“坚信革命会胜利”是支撑红军战士克服艰难险阻精神信念,但光有信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长征过程中充满了殊死战斗、饥饿寒冷、劳累疾病,这些都能消磨人的信念,但红军战士的信念没有消减,因为他们还有忍受痛苦的耐力。当代社会消磨我们耐力的不是饥饿寒冷、劳累疾病,而恰恰相反是各种让人沉迷的诱惑,让我们不能坚定我们的梦想信念。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百天计划”,就是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一百天,这个看似很容易的事情,却很少人能严格的完成,所以可窥见一斑。

长征精神传递的“勇气”、“信念”、“耐力”正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精神良药,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弘扬,让长征精神在神舟大地上开枝散叶。

2

第二篇:我理解的长征精神分为两个部分我理解的长征精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来的品格和精神,就是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另一个是他们在长征过程中学到的精神,这两者的结合,在我看来才是真正完整的长征精神。

首先说说在长征途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吧,热爱祖国,勇敢坚毅,不畏劳苦,团结一致。我认为这是面对长征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缺一不可。如果不是那么热爱祖国,怎么敢挑战艰险困苦的长征;如果不是够勇敢够坚毅,怎么敢迈出万里崎岖的第一步;如果不能不畏劳苦,团结一致,怎么能用双脚踏尽困难重重的两万五千里。只有先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的红军才能创造出长征这样一个奇迹。这些品质在长征中得以彰显,得以发扬光大,不管是通过血液还是通过长征中的故事和事迹,这种精神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而在长征途中学到的,我想是不畏牺牲和坚持不懈。漫漫无尽的长征路,想想都叫人胆寒,雪山草地,少粮缺衣,翻山过海……无一不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巨大考验,而经历了如此种种的中国红军,自然磨练出了不畏牺牲、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长征的一路艰辛给我们的宝藏,也是长征能够胜利的秘籍。经过了长征的中国红军,更加坚定了对革命的态度,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未完,全文共6766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