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云阳县人和小学李晓娟《评课关注的“三多”与“三少”》

——《那只松鼠》的评课反思

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人和小学

李晓娟

【摘要】

研读文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要一拿起课文就想老师这节课应该教什么,而是要思考课文哪些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标和难点的重叠处就是我们要确立的教学目标。上课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老师的串讲追问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一个个教学环节,可用思维导图和导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体验参与,最终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迁移运用。课堂的环节应该有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老师多,关注学生少;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教案多,关注课标少;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认知多,关注运用少。

【关键词】

评课

老师与学生

教案与课标

认知与运用

【引言】

我们学校教研活动陈春华老师上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那只松鼠》,我负责评陈老师的课《那只松鼠》,并在教师交流会上发言。这次返校实践研修抽时间打成了电子文稿,再次翻读我的评课稿。【正文】

经过小语脱产置换三个多月的培训,学习一些实用的教学理念。比如:研读文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不要一拿起课文就想老师这节课应该教什么,而是要思考课文哪些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课标和难点的重叠处就是我们要确立的教学目标。上课时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老师的串讲追问变成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一个个教学环节,可用思维导图和导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体验参与,最终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准确的讲是学习内容,应该是语文本体性知识为主,即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语言文字运用。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应该是边缘作为渗透。课堂的环节应该有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我再次读读那时我对陈春华老师《那只松鼠》的评课稿。当时认为很完美的一堂课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一、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老师多,关注学生少

我作为听课和旁观者,站的观察平台有点居高临下。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课,从教案的精美设计来看课,从课堂的完美结束来看课。关注了老师教案的设计,字体的隽美,主线的贯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堂无可挑剔的好课。

到底一堂好的阅读课标准是什么。有的说一堂好课的根本标准不是“教师教得精采”,而是“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其基础标准不是“内容多、效率高”,而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要标准不是“预设得多么充分”,而是“生成得多么有效”。现实标准不是“用了很多信息化手段”,而是“落实了深度融合”。深层标准不是“弄懂了全部问题”,而是“产生了新的问题”。

有的说一堂好课应依据本体性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教学目标简明、聚焦。不仅关注理解,还强调运用。

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具体内容。关注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身心特征。

但我的评课稿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少。老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有什么知识增长点训练。老师引导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过了学会了没有。应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作业反馈情况上来评价这堂课。但评课看课中这种做法几乎没有。

二、评课的整个过程关注教案多,关注课标少以下是我剪辑的评课稿重点内容


(未完,全文共7250字,当前显示13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