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财政改革的重点从收入转向支出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一九九八年你正式出任共和国第八任财政部长,接替了刘仲藜。

项怀诚(以下简称“项”)。我和刘仲藜关系非常融洽。我们长期打交道,是老朋友、老伙计了。

一九九四年我调到国家税务局任党组书记、副局长,刘仲藜是财政部部长兼税务总局局长,但是税务总局的工作由我主持,全权负责。因为我有一个组织观念,刘仲藜是局长,我必须要给他汇报工作。我就跟刘仲藜说,我一个月给你汇报一次。他说你别来,我不管,你大胆地干就行了。我又说,我一个季度给你汇报一次。每次他都说,你别来,我来吧。税务总局有他的办公室,我在三楼,他在四楼,他每次来都带一个空的公文包,里面连一张纸都没有,然后到我那儿坐着聊聊天,聊完了以后他就走了。给他留的办公室他一天都没有用过。到了一九九八年,刘仲藜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就把我调回财政部当部长。马:你上任的时候,恰逢亚洲金融危机。

项:一九九八年三月我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财政政策是适度从紧的,并力图缩小财政赤字,但那时经济形势不好,朱镕基总理有一个比喻说:“我使劲踩油门,但是经济就是上不去。”我记得马路上到处都是“大减价”、“跳楼价”,商品卖不出,生产过热,银行贷款也没人贷。一九九八年六月,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想法。财政政策见效比较快,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长一些、慢一些。当时我国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可以加大投入。当然各方面还有些不同意见,但我感觉确实再不能拖了,在北方过了十一月以后就霜冻了,基本工程建设都得停。很快,六月份之后,高层就做出了决策。当时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水利、机场、农村电网、高速公路等。另外,当时粮库缺乏,安排建设了不少大粮库,而这些基础设施在之后几年都派上了大用场。当时的情况是财政手里没多少钱,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压力很大。最后国家决定发一千亿元国债。

马。你从税务总局调回财政部工作,就提出来财政改革的重点要从收入转向支出。为什么呢。

项:一九九八年我调回财政部工作以后,和党组同志一起研究认为,一九九四年以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收入方面的改革是继续不断完善的问题。改革的重点应当转移。后来先后提出了财政支出的十项改革,包括现在实行的集中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马: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项:财政改革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推进,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而且永远要有改革的思想。要有长期改革的思想,改革是千万不能停的。比如说所得税改革。分税制改革的时候,我们和朱镕基同志之间还有一些争论,争论的问题是增值税的税率定在17%,还是19%。所得税怎么定位,究竟是共享税还是中央税收。当时朱镕基就提出来,增值税基本税率17%,个人所得税先交给地方,企业所得税随企业的隶属关系走,中央企业交中央,地方的交地方。当时我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毛病,改革的时候我也看很多书,所有的本本上都讲所得税是应当共享的嘛,不应当归一家。朱镕基是当家人,我们之间有争论,最后当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了,我这个人也不是非常固执的人,我保留意见,就那么执行了。我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讲的几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现在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分配关系很复杂,三天两头算账算得清吗。不如先按隶属关系走,以后情况变化了,条件成熟了再调整嘛。个人所得税将来是个大的收入来源,现在先交给地方,收多了以后再收回来。现在把它共享了,这个钱就收不上来。

马。中央企业、地方企业本来是清楚的,后来企业之间互相参股、合并,还有和外资合营的,已经分不清中央和地方了。


(未完,全文共22135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