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商文化博物馆

华商文化广场之侧,在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下,一栋宏大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青灰色的墙体,锈黄色的墙钉,钢筋混凝土的骨架下,是青砖绿瓦朱红门式的曲径通幽,掩饰不住的是那浓郁的文化积存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商丘博物馆新馆作为全市2010年度文化建设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的精神指导下,借着省九次党代会、《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东风,商丘博物馆新馆距离公众的视线越来越近。这将是一座尽显商丘文化元素,为商丘所独有的标志性建筑物。将来,商文化在此展示自己的绝代风华,彰显商丘独特的人文魅力。

2009年12月奠基,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的商丘博物馆新馆,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西邻华商文化广场,南向华商大道,坐北朝南,总占地110.419亩,净用地92.472亩,总建筑面积29806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

作为一座展示商文化精髓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充分汲取了商丘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博物馆外观造型为现代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国家体育馆鸟巢的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主持设计。据商丘博物馆副馆长杜长江介绍,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是把商丘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元素很好的融入到博物馆的形式设计之中,尽可能体现商丘文化元素,把商丘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出来。

博物馆设计构思源于中国古典城市的珍贵遗产——商丘归德古城,完美地表现出古城“外高内低”之布局和“城压城”之结构的典型特征,体现收藏、陈列、展示中国商文化的“微缩之城”这一概念。博物馆以蕴含、展示中国商文化的“博物之城”为建筑造型主题,上中下三层叠加的形体喻示“城压城”的古城结构,也体现着自下而上、由古至今的陈列布局。主体建筑周围环以景观水面和庭院,水面和庭院之外,是模拟考古发掘现场的景观和高起的堤台,文物陈列和办公用房结合,设置于堤台之上。

博物馆最上层之“城”向南大幅度悬挑于水面和引桥入口之上,形成有视觉冲击力的正面形象。建筑顶部四角形成台阶式坡状翘起,像一只鸟的两个翅膀,“如翼于飞”,既与中国古建筑层面造型暗合,又有“玄鸟生商”在建筑造型上的抽象表现。建筑整体造型大气、完整,既富于视觉冲击力,又兼具内敛儒雅和深邃意境,是深厚悠远的中国商文化和商丘城市历史文化的恰切的建筑载体。预计到2013年,博物馆可面向公众开放。

据杜长江介绍,届时,参观者先由面向华商大道的大台阶和坡道登临堤台,沿大引桥凌水而由中部展厅入“城”,进入博物馆序言大厅。然后站在二层平台上,可居高临下俯视12米高的序言大厅背景墙,领略由“玄鸟生商”肇始的神秘、厚重、悠远的中国商文化历史。再通过自动扶梯或楼梯下至一层大厅,进入18米通高、象征归德古城的共享大厅,自下而上沿坡道陆续参观各个展厅。最后到达屋顶平台,站在四角的眺望台,远眺阏伯台、归德古城、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尽抒怀古之幽思。

商文化的巨大向心力

说起商丘,就想起商文化。提及商文化广场、商丘博物馆新馆,绕不开的是“三商之源”的灿烂文化和历史。在豫东大地,商文化就是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精神乃至传统的悠悠长索。


(未完,全文共12955字,当前显示13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