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

《番禺日报》

2013.08.06

吴大猷(左)与杨振宁(中)

吴大猷(1907-2000),国际知名物理学家,被尊称为“中国物理学之父”。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知自己得奖后,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两位获奖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

李政道在当天早上接到瑞典科学院的电话通知以后写道:“大猷师尊鉴:科技界通知,杨振宁和我合得195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现在的成就大部分是源于在昆明时您的教导,假如在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根本不可能有我今天的光荣。生政道。”

杨振宁同样是在接到电话之后致信吴大猷:“大猷师:值此十分兴奋,也是该深深自我反省的时候,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生振宁上。”

吴大猷的传记作者丘宏义评价。“他在中国物理学界中的影响力之大,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杨振宁评价。“吴教授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中开始在北京大学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要知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吴教授在北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后来在中国物理学界发生非常大的影响。”

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在西南联大时是吴大猷的研究生。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出生于番禺,1915年入读番禺县立两等小学。因为在肇庆阅江楼和天津读过小学,吴大猷插班入读初等小学的高年级班。当时的学费按月收取,每月每人为1元洋毫。

升入高等小学后,国文课的内容主要是古文,包括《论语》、《战国策》、《左传》等传统经典中的一些选篇和《木兰辞》、《腾王阁序》、《进学解》等一些名家的诗赋名篇。吴大猷对一些散文诗赋有一定兴趣,主要是那些语言读起来很有韵味。

1998年11月底,由中国科学院安排,吴大猷以92岁高龄从台湾回到祖国内地,到番禺南沙领取霍英东颁发的杰出成就奖。

吴大猷生前一再强调,知识分子最应当具备的就是前人所说的“风骨”。他当年以一介书生劝谏蒋介石总统不要禁止留学政策,以及后来反对台湾发展核武器,是他对台湾最大的贡献,“对得起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年轻人”。(徐百柯)

第二篇:“台茶之父”吴振铎“台茶之父”吴振铎

在景色秀丽的武夷山中华茶博园和漳州天福茶博院里,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台湾著名茶叶大师、“台茶之父”吴振铎先生的大型塑像。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能透过吴先生慈祥的面容,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深厚的茶文化信息。他就像一卷展开的史书,向人们讲述台湾和大陆的茶界往事。

为中国茶业鞠躬尽瘁


(未完,全文共8922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