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第一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我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要。我县位于赣西北山区,全县国土面积1377.49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十多条。其中南北潦河起源于我县九岭尖,最终汇入赣江,全长120余公里,流域面积6000余公顷。本流域为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据记载共有70余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5种,占总数的70%以上,现存62种。近年来由于拦河建坝,截断鱼类洄游通道,加上酷渔滥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放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鱼类生境恶化,部分鱼类已消失。为尽快保护、增殖本流域鱼类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近年来对全县天然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同时对流域内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这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

靖安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东界安义,南邻奉新,西毗修水,北倚武宁、永修。靖安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既有丰富的山林水电资源,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县国土面积1377.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74个行政村,人口14万。

我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境内小气候较为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4℃~16℃,非常适宜水生生物繁衍生长。全县水域滩涂总面积6000余公顷,可养殖水面1500余公顷,已养殖面积约1200公顷。

经深入调查,查阅搜集资料,境内历史以来,有70余种鱼类,现存62种,隶属7目13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55种,占总数的7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过度捕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刺激了沿河流域农民捕捞积极性。随着从事捕捞的人数不断增多,捕鱼的时间不断增长,捕捞工具越来越先进,长此以往将导致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种质资源严重缺失。

2、非法渔具的滥用

潦河中渔业资源呈衰竭趋势,有害渔具的非法使用难以遏制。有些渔民为了短暂的收益,不顾一切提高捕捞强度,改进捕捞方式,出现电鱼、炸鱼、毒鱼等竭泽而渔的违法作业方式,使用密眼布网,定置网等有害渔具渔法,于是出现了“越捕越少,越少越捕”的恶性循环。

3、环境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都在加剧,例如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未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的,将随水流流入潦河。矿产的大量开采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成倍剧增,这些污染导致潦河鱼类资源的补充量大大减少。沿河的工程开发造成水底噪音污染严重,鱼虾宁静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4、水土流失

因水土流失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河床抬高,深潭变成了浅滩,河滩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浅,破坏了鱼类天然栖息、索饵、越冬、繁殖场所。

5、河道施工破坏鱼类环境

拦河筑坝,未建鱼道而阻断鱼类的洄游通道;河床无序采砂,破坏水生植物和鱼类栖息,索饵、越冬、繁殖场所。

6、渔政管理薄弱

渔业执法经费不足;渔业行政执法、取证手段及执法装备落后;渔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行政管理体制不顺,财政供给经费不足,渔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执法水平不高。

三、保护对策

1、大力宣传、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

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大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使《渔业法》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渔业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严厉打击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以保证渔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建立鱼类保护区


(未完,全文共19374字,当前显示147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