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五篇材料]

第一篇: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河北联合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政治理论

姓名

陈云

学号307040180003

任课教师龚平教授专业学位教育硕士

学科领域教育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12月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二零一零年一十二月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陈云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2]。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与上述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必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并遭破坏,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机制,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政治弊端不断出现。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和大清洗。3o年代,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新的造神运动,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奉若神明,盲目崇拜。与个人崇拜相伴而来的就是大清洗,对于党内的反对派,政治上或学术上的持不同意见者,以及那些无端被怀疑为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人,统统当作“反党”、“异端”、“心腹大患”、“阶级敌人”,一律进行大清洗。结果错杀了一大批人,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诸如此类的政治迫害,在斯大林时代一直是层出不穷、持续不断的,闹得广大干部和群众人人自危,都处于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气氛中。后来.虽然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这些问题,并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但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抹去的。苏联的解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历史的错误付出的沉重代价[3]。


(未完,全文共18964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