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徐州广播电视台

李爱彬台长您好。

我们耐心地一等再等,终于听到了关于补发“省稳定物价补贴”的说法。谢谢您。无论怎么说,我们的部分意见您还是接受并有了具体的行动。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即:我们之所以给您写信,并不是像您以为的那样,就是“为了那点钱的事”。张健副台长在党员学习会上,代表您表达了这个认识。您错了。如果我们真是那样的狭隘,这六十多位同志的签名,岂不就变成了一次十分低级的集体乞讨行为。那样,连我们都会瞧不起自己的,何况您呢。

本来,第一封公开信的目的很单纯,其实就是为了促动您改变工作作风,切实从根本上关心为了支持广播电视台的改革而离开工作岗位的同志,尊重这些同志的感情和他们曾有的贡献,不要再把这些同志当作与您,特别是与广播电视台毫无关系的乌合之众。当然,“省稳定物价补贴”的问题是我们公开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您如果仔细想一下便不难发现,我们的主要诉求是促动您改变工作作风,而“补贴”一事,包括姚伟民、周沪生等等问题,仅是您工作作风这一大问题的一个个具体的现象而已。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您便小看了我们的基本觉悟,反过来也让我们小看了您对问题的基本的理解力。

所以,我们得到了“补贴”的消息后,并没有欣喜若狂,反倒有了许多的不安。因为,我们最关心的实质性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倒给大家一个印象:您是施舍者,我们是乞讨者。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完全是从我们3月28日送出公开信后,您的一系列的反应告诉我们的。那三天,怪事连连,令人莫名惊诧。这里,我们不妨帮您梳理一下,看看您在接到公开信后头三天内的言行举止,以及您的具体举措:

1、接到公开信后,您不是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公开信中所提到的问题,而是别有用心地去追查、寻问和查验有哪些人签名。是不是亲自签名。谁是带头人。执笔人是谁。送信人是谁。请问,您这样做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这样做有助于解决问题吗。这样做不能不使人想到您在为将来的报复行动收集材料和寻找目标。

2、接到公开信的当天晚上,您便急着请全台中层以上的干部吃饭(当然您可以辩解为因公,纯属巧合),但在席间,您的话和情绪都在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是事实吧。您知道在那种场合不会有人挑战您的权威,您尽可以发泄,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但是您忘记了,您是领导啊。是一台之长啊。您这样做,是想在您的部下那里得到什么。同情。支持。依靠。还是敲山震虎,对部下提出警告。台长,这一动作适得其反,您失分不少,只是您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3、第二天,您做事就更不慎重了,一封公开信不是天大的事,您竟然会通知在公开信上签名的党员于次日去台里参加学习班。这是一次明白无误的宣告:我们这些提意见的应该作为被教育者,而被群众批评的您理直气壮的成了教育者。这种做法心理医生一般会认为:一厢情愿的角色转换,源于您的一个前提假设,即有问题的肯定是我们这些批评您的人。我们理解的不错吧。再有一个小问题,您干嘛请工会来通知党员开会呢。这有些慌不择路了吧。


(未完,全文共12258字,当前显示12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