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3铁骑兵5则范文

第一篇:3铁骑兵《铁骑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

2、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

3、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词句段中的丰富情感和文字的优美。教学难点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臵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展开故事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

2、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教学方法:

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说过,“轻骑突出刀枪鸣。”骑兵,是陆军的一种兵种。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向我们讲述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英雄而神奇的队伍——铁骑兵的故事。

二、自研自探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字词积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⑵写了什么人。

1

⑶写了什么事。

⑷“铁”是什么意思。

4、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⑴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⑵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⑶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⑷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

⑸解开了这些悬念吗。

⑹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三、互助释疑

1、各小组自学研讨问题

2、讨论展示

四、成果展示

展示一:

1、作者简介

杨朔(1913-1968),文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7年改用现名。开始文艺创作。1939年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宣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铁骑兵》。1956年后,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有《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雪浪花》等优秀文章称誉文坛。

1913年4月28日生。1929年随舅父至哈尔滨谋生,1936年冬离开哈尔滨到上海,集资筹办北雁出版社。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武汉赴延安,翌年到广州,创作了描写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1939年辗转至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战地访问团”,深入华北各根据地访问,后留在山西八路军总部做文化宣传工作。这期间的创作,辑入《潼关之夜》(散文、报告)、《铁骑兵》(通讯)、《月黑夜》(小说)。1942年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宣化龙烟铁矿体验生活,写出了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的政治工作,随同晋察冀野战军参加了华北地区的战斗。他以明快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通讯特写《北黑线》,中篇小说《望南山》、《北线》,都写于这一时期。


(未完,全文共23959字,当前显示12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