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一篇:浅谈“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浅谈“以学定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都在积极探索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努力探究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能。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正在悄悄渗入我们的教学。“生本课堂”是一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首先营造的是一个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生本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它是“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生本课堂”力求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独特个性的人来对待。而今,在“以学定教”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以学定教缺乏引导放任自由越俎代庖

一、有效预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量子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新课程理念也告诉我们,解读文本权首先是学生的。因此,在教师解读文本的同时,学生也应当有相应的学习活动――预习课文。不少老师在布置预习时用一句话简简单单地交代学生回家预习课文。至于预习时,从哪些方面进行预习,要完成哪些目标,却不作具体要求。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力都相对较差,学习能力完全得依靠老师的指导才能逐渐形成。缺乏引导的预习布置让学生像无头苍蝇,无从下手。

本可以以此作为教师了解学情的平台,却发挥不了它的实效性,形同虚设。

在去年暑期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学习”过程中,一位老师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导学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借鉴:

这位老师以导学为主,让学生先自己预习新知,记下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再利用这些“资源”来指导备课,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令我深受启发。

二、别让顺学而导成了放任自流

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学生的学情掌握得多么准确,那都只是预设。学生是变化中的个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根据学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后,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顺学而导”,关键在教师的“导”。“导”的功用在于唤醒和催生,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实现由知到能的顺利过渡。当学生迸发出的火花与我们的预设有出入时,我们还要学会顺应学情,适时放弃。

一位老师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一学生提出曹冲的办法并不理想,找这么多的石头太麻烦,再说搬去搬来也费劲,还不如赶一些羊群上船来得轻松。教师一听,当即肯定学生敢于向曹冲挑战,有批判精神。其他学生一听来劲了,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有人说赶猪上船比赶羊好,因为猪比羊重,需要的数量少;有人说用人代替猪羊更好,人比猪羊听话,不用赶去赶来。最后,通过比较,赶猪羊比搬石头好,用人比赶猪羊好。看来,同学们的办法都好,就是曹冲的办法不好。这样一来,文本的价值取向哪里去了。曹冲的聪明才智又被冲向何方了。

顺应学情不等于一味迁就,自主不意味着自流,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引导,只是这种引导要自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风”是理念,是教师;此“物”是课堂,是学生。相比之下,另一位教师教学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值得学习。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我要同学们找三种句子(划出文中让你感到心酸、看到希望、受到感动的句子)找到没有。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先说说让你感到“心酸”的句子。


(未完,全文共5899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