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柔石故居[五篇材料]

第一篇:柔石故居柔石故居

来源:宁波文化网

柔石故居,位于宁海县跃龙街道柔石路1号,系一旧式砖木结构三合院。1962年10月故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2月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9月故居内柔石纪念馆开馆;2004年10月柔石故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柔石,姓赵,名平福、又名平复,笔名金桥、刘志清、赵璜、方前等,狱中化名少雄。1902年9月28日出生。1931年1月17日,柔石参加党内一次会议,因叛徒告密而被捕,2月7日深夜,柔石等二十四人被反动当局集体枪杀于龙华,年仅29岁。后人称柔石、李求实、胡也频、殷夫、冯铿为“左联五烈士”。柔石生前从事创作与翻译,著译约140余万字,有《三姐妹》、《二月》、《希望》、《为奴隶的母亲》等长中短篇小说和译作存世。70多年来,他的作品先后被翻译成日、英、德、法、俄等多种文字出版。中篇小说《二月》、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先后被推上银幕、舞台。

第二篇:柔石《二月》读后感现当代文学批评与创作课程期中论文郑莉3080101283城市规划0801

《二月》里的爱

郑莉3080101283城市规划080

1《二月》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背景,描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在芙蓉镇的所见、所闻、所爱、所感、所悟。在未到芙蓉镇之前,男主人公已经在外奔波了六年,当年的他应该是一位慷慨激昂,满腔热血的青年。他期待着能为国家找寻光明与希望,同时也为自己找寻一条出路。但现实似乎并不如他所愿,而他也在疲累的奔波之后转向对平静安宁生活的渴求,他决定答应老朋友陶慕侃的请求,到芙蓉镇任教,希望借此可以找到新的自我出路。小说主要围绕着男主人公与芙蓉镇上三位不同的女性之间的情感联系展开——文嫂、陶岚、采莲,且对这三位女性男主人公有不同的情感倚重。对于文嫂,萧涧秋体现出的是救助、怜悯的爱;对于陶岚,他更多的是怀着一种知交的情谊与之相待;而对采莲,萧涧秋爱她是因为从她身上看到了希望。虽然三种情感不同,但这三种不同感情背后所体现的实质都是男主人公一种自我解脱与自我出路的寻求。

1萧涧秋之于文嫂——救助的爱

文嫂的丈夫是一位参与北伐战争的军人,也曾是萧涧秋的同学,他满腔热血立志救国,却不幸在战争中牺牲。作为同样怀揣着救国之理想的有志青年,萧涧秋对于这位同学的感情是极其赞扬和肯定的。因而,对于这位英雄的遗孀,萧涧秋是一种强烈的怜悯之情。文嫂的丈夫因国家而死,但却丝毫未得到国家的半点补偿,如此残酷的现实让萧涧秋十分心寒。因此,他决定以一己之力继续扶持这个家庭走下去。

萧涧秋不仅给予这个落魄家庭经济上的支助,还常常在精神上鼓励她们。每当文嫂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要好好活下去。他说:“人的全部生命就是和运命苦斗,我们应当战胜运命,到生命的最后的疫苗不能动弹为止。”从这些话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萧涧秋对文嫂怀着明显的救世主情结。并且,他不仅希望从物质上帮扶文嫂一家,帮助她们解决温饱问题,同时,他还希望从思想上解放文嫂。小说里对文嫂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制度产物下的妇女,具有浓厚的“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思想。她已经完全把自己作为男性的一种附属物,丝毫没有“自我”的意识。丈夫死之后,她明确表示支撑他唯一活下去的念头便是抚养大她的小儿子,而当她唯一的信念也因病去世之后,她便彻底丧失了生存的信心和欲望。即使文嫂的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但萧涧秋仍然没有放弃对她的救助。他甚至愿意用自身的终身幸福来使文嫂明白,女人是可以改


(未完,全文共18026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