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云南云药之乡交流会交流材料

数字演变凤凰涅槃

从一穷二白到一年一万二千亩有机中药材基地

---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施“四个千万”工程、创建云药之乡示范基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香港中港国际集团董事局董事、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桂峰。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云药之乡建设交流会场,站到云药复兴和生物产业最前沿,我十分荣幸。

现在,我把中港中药材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思路简要给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批评指正。

2010年,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人类不适合生存居住的偏僻山区创立了第一个中药材基地-----盐津中和清凉山千亩金银花产业园,又陆续建起桔梗、重楼、薏米、辛夷、牡丹等十多个基地,从零起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由一个香港中港国际集团的产业扶贫项目发展成一万二千多亩的中药材基地,成为盐津云药之乡建设的排头兵。长中短项目结合,质量、技术、服务持续跟进

我们发展种植的重楼要

6、7年才有效益,香港中港国际集团独家品种“中金一号”良种金银花,4年后才达盛产期。远水解不了近渴,考虑到这些品种投产周期过长,我们2010年又在金银花田里套种了1500亩两年收益的桔梗,2011年又新上4000多亩桔梗、当年见效的1千亩薏米、400亩玄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云南云药之乡建设交流会交流材料

参,为配合发展旅游,又建设了一个千亩牡丹园的育苗基地。这样,长中短项目有机结合,我们确保年年有收入,以短养长,以长补短,一边搂草,一边打兔子。

中药材项目,根本上就是个农业项目,在云南,尤其是盐津,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只能靠天吃饭。这种条件下的中药材生产,其实风险很大。以桔梗种植为例,2010年我们发展1500亩基地,遇到80多年未遇的连绵阴雨灾害,从大年初一到6月底,只有18天没下雨,我们先后种了5次才保住苗。今年发展的4000多亩,又遇上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出苗就晒死,真成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可奈何。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合作社带领群众不停抗争,从种子到育苗、肥料、药物层层把关,每一个地块、每一个时间段都千差万别,盯在田间地头,对症下药,尽可能的向gap标准化种植靠拢。通过引导形成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畜禽养殖---粪便还田有机肥料”的生态良性循环产业链,我们的每一个种植户都知道不允许施用化肥农药,一旦检测超标将取消订单。中药材种植周期一般都要几年,就像一场超级马拉松,这几年的任何一点疏漏,都会造成减产损失。我们本着要做就做最好的思想,坚持持续跟进,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环环相扣,直到最后成功。

抢抓市场机遇,克服困难,多措并举,打破常规求发展

中药材和粮食生产不一样,市场波动比较大,生产周期盐津中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云南云药之乡建设交流会交流材料

又长,稍微松懈,就把握不住市场的脉搏

中港和其他任何一个参与云药之乡建设的企业有一个重大差别,那就是“穷”。由于地处偏僻山区,参社的48户群众,一半以上都是银行里挂着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逾期贷款,生存都顾不上,何谈发展。晚上加上稳压器都不能看电视,打猪草要半夜起来才能开动机器,电费1.7-3.8元一度,交电费时有的群众还要靠卖只鸡、卖点鸡蛋来应付;交通至今仍靠原始的人扛马驮,出门打工只能进矿区煤洞,靠拿生命赌博去换点家庭花销。合作社建立起来,没有一点启动资金,完全是个空架子。


(未完,全文共11124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