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庙巷与贵阳府文庙

□文/图刘隆民

文庙巷在今喷水池西侧的延安西路北面旁边,是一条明代就存在的古巷。此巷不长,大约只有两三百米。闻名筑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内。它的旁边就是贵阳著名的府学宫,此巷名“文庙巷”即缘于此。

文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同时又叫府学宫,即府一级的学校。由此可见,这个简称“文庙”的处所,实际上有两个单位,一是文庙,专门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另一个是府学,乃专供生员读书的地方。其布局是文庙在前面,府学在后面。贵阳如此,全国大都是这样。

贵阳府文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庙前有屏墙。墙的东、西各有一坊,右书“德配天地”,左书“道冠古今”。屏墙后才是府文庙大门,门左立有下马碑。进门之后左右有礼门、义门石坊,中为三座石桥。桥后是半月形的泮池,这是官学的象征。泮池之后是棂星门,喻孔子可同天上管教化的天镇星相比。之后是大成殿、崇圣祠、至圣后殿。这些大殿构成的中轴线左右,分列名宦、乡贤二祠,祠后是左、右尊经阁和左、右、碑亭。除此之外,还有祭器库、盥洗所、毛血所等建筑,其规模之庄严宏伟,石雕之精美丰富,在贵州首屈一指。惜乎1949年后全部拆除,在原址上修建粮食厅,把一个精神圣地变成了一个果腹的场所。此庙如果保存下来,绝对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每年都要祭孔,仪式隆重典雅。孔子是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思想精深博大,其伦理追求已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了崇尚真、善、美的华夏情怀。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就下令建曲阜孔庙,祭祀这位伟人。以后每逢孔子的诞辰日八月二十八日(民国时定为公历九月二十六日),文武百官、乡贤仕绅都要到文庙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表达尊师重道的永垣追求。汉代独尊儒学之后,尤其是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之后,仪式更隆重庄严,皇帝也要亲临曲阜祭孔。清代祭孔达到鼎盛,不仅乾隆皇帝八次到曲阜祭孔,而且在秋祭之外,还在清明时加春祭。从公元前478年开始到1949年,两千多年来,全国的祭祀没有断过。在京城,皇子皇孙也不敢缺席,在贵阳,所有官绅贤学,包括私塾子弟都齐集于府文庙献爵、献帛、献香,在洁、诚、恭、敬中顶礼膜拜。这是虔诚的民族崇拜,这是崇高的精神信仰,不是强加于人的理想,更不是孔子自誉的结果。孔子的诞辰是民国时期的教师节,也是现在港、台地区和世界华人地区乃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一些州的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很奇怪,我国大陆的教师节却有意回避孔子诞辰,定在一个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九月十日,实在不知有何深意。


(未完,全文共15783字,当前显示11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