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论“罗店划龙船”中的原生态基因

从罗升首开店铺算起,罗店已有七百来年的历史,自明代罗店初见龙船开始,“罗店划龙船”也仅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岁月,然而“罗店划龙船”的渊源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这不仅因为罗店人的祖先曾生活在原始社会,更因为龙船本身就是人类史前社会的遗俗。

罗店地区在唐代以前开始成陆,这里初时并无人烟,最早的罗店人(包括第一个出现在这里的人)均由他乡迁入。在他们来到这里定居的同时,也把从祖先那里传承的意识和习俗带到了这块新的土地。罗店原本没有龙船,最早出现的龙船是从别处引进的,同时也把龙船承载的文化内涵传播给了这里的人民。尽管“罗店划龙船”在历史的沿革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世代罗店人的智慧创造后,形成了诸多的本土特色,但渗进龙船“血液”的原生态基因尚未完全消失,处处显现着原生态意识的痕迹。

一、“罗店划龙船”体现了图腾崇拜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中说:“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遗俗。”“龙舟,只是文身范围从身体扩张到身体以外的用具”。汉刘向《说苑ž奉使》载,越国使者诸发见梁臣韩子说:“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翼,兖之洲,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藩以为居,而时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断发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以然水神也”。从文史记载和学者论证可知:在史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把龙作为民族的图腾,自诩为龙的子孙,把龙的形象刻在身体和舟船之上,以示对龙的崇拜。罗店龙船虽已与上古时代的龙船有着极大的差别,不仅造型转世今非昔比,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尤其是像“重观赏”以表演为主的罗店龙船,还有了一定的娱乐成分,但它的整体形象却始终保持龙的造型,就像现代人一样,虽然穿上了时尚靓丽的服饰,有的还通过染发、整容改变了外部面貌,但身体内部却依然流淌着本民族的血液,保留着老祖宗的民族基因。

如果说始终保持龙的形象,仅仅局限形色的话,那么,在“罗店划龙船”过程中举行的一些仪式,则是从本质上体现出原生态的图腾崇拜。在开始打造龙船时,聚居于罗店镇韩家湾的船匠们都要焚香膜拜,造船场地要用芦席封闭起来,禁止一切外人入内。龙船造好后,还要进行“点睛”,认为只有这样,龙船才会得到灵气,才会变得神圣。除了“划龙船”期间龙船下水外,平时都搁在寺庙之内。罗店古镇原来寺庙很多,基本上几条街巷就会有

一、二所寺庙。笔者幼年时居住的罗店东南弄就有一“东嶽庙”,庙内平时存放着“紫金龙”(龙船)。龙船下水时,也要进行祭拜,点燃“旺盆”,放高升,一个又一个名目繁多的仪式,都体现出图腾崇拜的痕迹。

“罗店划龙船”中的“台角”,也带有“断发文身”“以象龙子”的原生态意识,是从史前人类社会遗俗的发展演变而来。最早,是以人在身体上刺上龙的形态,来达到“以象龙子”的效果,但由于在身上刺龙要经受极大的痛苦,所以后来才改成了“穿彩衣,立龙首”。虽说“罗店划龙船”的“台角”基本上以戏剧人物出现,但其追本溯源却还是“断发文身”,只不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添了些娱乐的成分。

二、“罗店划龙船”体现了祈福禳灾

根据史料记载,划龙船民俗最早也是禳灾的工具,人们会把自己认为的不祥之物装于龙船之上,使其顺流而下,将其送走。这些不祥之物是指在当时危及生命的疾病之灾,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之灾。人类为了维护健康,得到生存的条件,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灵,寄托于巫术,这种寄托也就是当时社会人类原始思维产生的文化,是原生态的意识。这种祈福禳灾的原生态意识,在“罗店划龙船”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


(未完,全文共19916字,当前显示14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