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五新”要求系列谈(三)

第一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五新”要求系列谈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五新”要求系列谈

(三)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从北至南、由西到东,北大荒盛产稻米,黑土地偏爱玉米,天山南北棉田成片,黄淮海宜产小麦,长江流域稻花飘香。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历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五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这是中央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对中国农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和有力指引。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农业与生俱来便具有区域性特征和结构性特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农产品、优势明显的农业主产区。但是,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与其自身的使命相比,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还任重道远。当前,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有利方面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小康社会全速迈进,农业产业需求的动力更强劲、空间更广阔、结构更多元;从不利条件看,农业产业区域性雷同仍然严重,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现象屡有显现。

面对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牢牢守住底线,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要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部门融合互动,为农业结构优化调整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从初级的农业种养业内部结构优化,催生和拓展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新环节,并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优化农业结构,要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打造全新的“第六产业”。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人们在满足温饱的基本需求之后,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平衡、安全和健康。优化农业结构,要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选择,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优化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优质农业。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要由“全面保障”向“重点突出”转变。我国是耕地、淡水等农业资源稀缺型国家,同时又是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这就决定了粮食安全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头等要务。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自己的粮食,就要在结构上有保有压,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优化农业结构,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农情出发,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农业生产的优先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居民食品多样性消费需求。

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大农业”转变。农业天生是“吃饭产业”,这是农业安身立命之本。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农业的传统功能不断强化,新的功能日益彰显。优化农业结构,就要树立现代大农业观,充分利用农村青山绿水、农业田园风光,发展生物质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在强化农业传统的经济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农业就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等多重功能。


(未完,全文共15057字,当前显示13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