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七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技能目标: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情感目标。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长征的资料收集与交流

3.飞夺泸定桥视频、歌曲声音文件[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背景

1、课前,同学们欣赏到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七言律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的题目是。教师板书课题

作者是——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毛泽东

2、解题教师简单介绍七言律诗是什么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7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教师介绍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资料

⑴导。长征是怎么一回事呢。课前请同学们去了解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说说你了解的长征是怎样的。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对长征有了些了解。

⑵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这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图。(教师边指图边口述)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一路跋山涉水,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千山万水,历经的千难万险,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我们先来读这首诗。

二、检查预习,初读全诗

1、讨论:同学们我们在朗读诗时,你觉得应该做到哪几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字条:吐字清,声音响,节奏明,有感情,有气势。

2、好请同学们打开书。诗中有一些生字,请同学借助拼音,同桌两人你给我读一遍,我给你读一遍。

3、(出示带节奏的全文)读诗要读出诗的基本节奏,“/”是诗的节奏符号,读到这的时候,停顿长一点。请同学按照划分好的节奏练习读一遍。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评价——再读)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他哪些地方做得好。

4、把诗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还需要我们对诗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老师对您们有信心。

三、品词析句,感悟主旨。导。好我们先来看首联。

1、单独出示首联,请学生来读这一句。⑴理解诗文。

①同学们,你们说红军长征难不难。(生答——难,教师板书:难)从这两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来。(点击:万水千山)。红军翻越了多少座山,又跨过了多少条大河,请同学读书上资料袋中的介绍,找到相关信息。

想象红军长征中除了这种地理环境的困难,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天气、敌人的围追堵截、自身的条件等)一个“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千难万苦。

②可是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怎样。你从这一句中哪些词语体会出来了。(生答——不怕、只等闲)板书:不怕(红军回答得多么坚定,谁来试试读一读。)

③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出红军什么精神。(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2)指导朗读


(未完,全文共21266字,当前显示14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