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策】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第一篇:【对策】

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对策】

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导言】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正文】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

跑到2014年,终于出现了冲刺的劲头,“项目落实年”不再是空喊口号,政府狠抓落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8月1日,中山市政府新成立的“马上办”办公室第一天开工,用半天时间处理了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神湾镇21个久拖未决的未落地项目,现场拍板办结了9个,研究形成解决办法12个。成立一个月后,“马上办”共办结了35个项目,成效立竿见影,但这种短期效应是否能长远。

全局意识缺乏拖了发展“后腿”

项目落地难自然有客观因素的限制,但“规划不够科学”造成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服务不够到位”造成的行政审批速度慢,才是最后阶段需要越过的难关。

位于三角镇的粤电中山热电厂项目,预计将在2016年上半年投产,年税收可达4亿元,对周边镇区的转型升级都将有很大帮助。不过电网、变电站、线行等配套设施需要邻近镇区的配合,在用地和建

1设上给予支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经过现场“站谈”协调,项目建设方和几个镇区达成共识,将迅速扫清落地障碍,争取尽早投产。

类似的区域壁垒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并不鲜见,市领导视察重大项目时现场协调、督办的也有不少类似问题,是全局意识的缺乏拖了发展的后腿。

中山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市—镇两级治理结构的城市之一,镇区较高的灵活性是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却没有发挥出便于统筹资源的优势,在一些省、市重大项目落地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各自为政,影响整体进展,欠缺了统筹协调的关键一步。

直面“要素瓶颈”挑战不避讳

更让这个城市的治理者忧心忡忡的是,在目光可及的一段时期内,中山可供开发的土地规模极其有限,不仅有还未消化完的老项目需要倚赖这些土地,又有排着队的新项目“嗷嗷待哺”,从数量上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横栏镇土地面积并不小,却由于规划不够严谨导致了闲置地多、“三旧”改造少,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两违”地多,镇内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也处处受到掣肘。中山可用的土地不多,政府已开始转变思路向盘活闲置土地、加强“三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寻求可开发的资源,土地规模、用地审批也是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的主要问题。

5月初,中山市政府为促进项目落地专门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会前经市发改局梳理,共汇总出133个亟待解决落地难的项目,问题

2则主要集中在地选址、用地指标、土地规模、项目用地与控规的矛盾、控规与总规的矛盾等五个方面。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主要部门多针对这些问题各自提出了解决办法,利用土地总规中期评估的窗口期,“三规合一”试点的契机合理调剂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为项目留足发展空间。

为每个重点项目“量身定做”方案


(未完,全文共11531字,当前显示13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