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江苏三项机制力推干部担当作为

本报南京6月12日电(记者贺广华、姚雪青)干得不好“下”,干好了再“上”。江苏省沭阳县一位因工作失误而被降级使用的原正科职干部,几年来在副职岗位上干出实绩,近日再次被提拔为“一把手”。

为解决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干部“下”的问题,沭阳县去年在省内首建“科级干部问题行为管理数据库”,累计已有24名“能力不胜任、作风不过硬、状态不适宜、自律不严格”的干部“入库”整改。整改不力的干部受到降级或免职处理;整改到位、获得单位和群众认可的4名干部,则“出库”重新任职。

改革步入深水区,需要攻坚克难的担当者。江苏省委今年5月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使干部在科学的考评中释放潜能、合理的期许中自觉行为、正确的导向中不断奋进,凝心聚力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三项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江苏省委通过建立法定程序和负面清单规范权力运行,不断完善年度考核评价机制,让奋发有为的干部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对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错误,责其改正并予以宽容;建立健全干部调整退出机制,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日前,东海县某局党委书记在任职期间,下属单位两名业务科长在履行招投标程序中,因操作不合规受到党纪处分,按照“一案双查”要求,应当追究其领导责任。纪检部门调查后认定他在“放管服”改革中大力推进、未谋私利,事后及时实行“不见面招投标”,弥补了程序漏洞,符合容错免责相关规定,于是采取了提醒谈话的处理方式。

但保护不等于庇护,宽容不等于纵容。江苏清晰划定容错边界底线,确保容错机制不成为干部胡乱作为甚至违纪违规的保护伞;坚持容错与纠错相结合,在容错的同时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政懒政领导干部,各地更是使出一系列“杀手锏”。

泰州市设立“蜗牛奖”,剑指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不及时的责任人。两年来,泰州市已先后向57个单位或个人颁发“蜗牛奖”,整改不力的“蜗牛”不仅“丢面子”,更有可能“丢位子”。

干部为事业着想,组织为干部着想。“三项机制”以制度创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高邮市经信委主任陆炜,54岁时被提拔为副处级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去年以来,当地提拔使用了10名像他这样的“老黄牛”式干部。

第二篇:落实“三项机制”,促推干部“执行力”落实“三项机制”促推干部“执行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当前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抓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泮头乡党委、政府受此启发,把制度的建设与干部的执行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度服务于执行力,执行力服从于制度,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具体来讲,主要是着力狠抓了“三项机制”的落实,使乡村干部的“执行力”得到明显增强。

一、落实“十最”工作机制,让乡村干部有“度”

“十最”,即。最不稳定的隐患是什么。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最惹事生非和具有煽动性的人是哪些。最有名气的老板有哪些。最贫困的群体是哪些。最有影响力的在外工作人员是哪些。最需要解决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是什么。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是什么。最有威信的群众是哪些。最大的家族及代表人物是哪些。该乡要求干部围绕“十最”查民情,把握好“三度”。


(未完,全文共7546字,当前显示13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