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卖专利到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正道难走催生灰色利益链条

在汉6所高校,一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总和为何不如一个浙江大学多。楚天金报记者暗访后发现,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审批难,转让正道难走通,导致私下交易成风。

据一位科技界人士向楚天金报记者透露,发明成果经私下交易后,大量流失到外省,预计流出量占总量的三成左右。“高校发明成果,被一些教授进行了私下交易。”调查中,记者屡屡听到这一说法,但当请其讲几个案例时,对方则称“这事太隐蔽,不好说”。

几经周折,楚天金报记者通过一家专利代理机构“结识”了在汉某高校教授、博导李传利(化名)。李教授开出100万元的专利合作金额后,还为记者所要创办的“公司”频频出主意,一条专利流失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暗访

接触中介:

专利转让人“浮出水面”是哪些人在私下转让科技成果。由于正常途径很难找到采访案例,记者只得隐瞒身份,试图通过专利代理中介机构寻找相关线索。

在网上一搜索,记者找到了设在武汉的近20家知识产权事务所或专利代理事务所。这些专利代理机构的办公地址,主要设在武汉几所知名高校附近的写字楼里。

记者假装自己是一名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急于寻找市场前景良好的发明专利,然后给这些专利代理机构一一打电话。其中7家在电话中称只代理申报专利,不开展专利转让业务;有4家机构的工作人员称,想购买专利的话,需要找事务所老板直接谈,“这种资源都在老板手里”。

北京设在武汉的一家知识产权事务所分支机构负责人称,向他们咨询购买专利的人,“你不是第一个,电话很多”。但当记者请他介绍一位高校教授及其发明专利时,他则称“需要当面谈才好,电话里没法说”。

记者继续向武汉一家专利代理事务所“求助”专利时,该所工作人员刘芳(化名)听了记者欲创业的“实际情况”后,先问准备投资多少开公司。当记者说首期投资1000万元时,刘芳呵呵一笑,“那可以。如果投资少了,很多教授都懒得跟你见面”。随后,刘芳主动介绍了一个项目,并提供了发明人——某高校教授、博导李传利的电话,“你们先联系一下,如果谈不拢,我再帮你找其他教授”。

记者假装跟刘芳开玩笑说,如果自己与李教授合作成功,李教授定会重赏她。刘芳笑着说,“哪里哪里,私下里帮帮忙而已”。

随后,记者从某高校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了李教授的基本信息,跟刘芳所介绍的一致,手机号也一模一样。

初见教授:

免费兼职博士成了合作附加筹码

在电话中与李传利教授约好后,2月20日下午,楚天金报记者与他如约见面。在其所属高校的宾馆门前碰头后,李教授径直将记者引到学校一处僻静招待所休息厅。

寒暄过后,记者提出想了解李教授持哪些专利。不料,李教授反请记者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看得出来,李教授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接触。记者谎称自己大学毕业后打了两年工,现在想自己开公司。今年春节回家时,正好听说一亲戚在广东做电子产品生意,亲戚欲拿出1000万元投资新项目,为转型做准备。“其实,我负责开公司找好项目,亲戚负责幕后投资。”听记者这样介绍,李教授信以为真,笑了笑,“若真投资好项目,1000万元恐怕还不够”。

接下来,李教授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听说记者想购买一项市场前景好的朝阳行业发明专利,他提到自己多项发明专利,并重点推荐了一个新项目。

记者提出,听说从学校里买专利,程序很复杂,“我们就是想尽快掌握技术,把公司早日开起来”。这时,李教授突然凑近记者,低声说,“那我们还可以私下合作”。李教授介绍,双方可以绕开学校,签一个100万元的合作协议,自己将一个科研成果转让给记者所开的“公司”,由公司去申报发明专利,甚至发明人都可以写记者和老板的名字,而不提李传利。


(未完,全文共5564字,当前显示14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