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私分明,领导干部从头抓起

第一篇:公私分明,领导干部从头抓起公私分明,领导干部从头抓起

东花园镇

李志娜

领导干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上了这个职位,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起初,熬通宵想了很多为百姓服务的点子,一鼓作气打算做一个廉政亲民的好官。但是,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总是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不断的听到身边的老同志告诫自己,做工作要八面玲珑,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要你们认真,不然吃亏的是自己„„,领导干部不相信,认为我们当官不是混日子的,怎么可以得过且过。但是往后的日子证明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可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慢慢的领导干部被官场的文化同化了,变得圆滑,假公济私,他的生活渐渐好转,更加面对官场得心应手。

公私分明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在最初时的打算,但是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官龄越久公私越来越不分。这个问题法人深思,说明假公济私、贪污受贿已经成了一种传统观念深深的扎根官场,为了谋取私利,政坛人员就会利用手中的金钱贿赂政坛取得一定的权利,在用既得的权利开始更大的以权谋私,一环扣一环。

古往今来,贪赃紧跟着就是枉法,也是假公济私的必然后果,如何在根本解决这儿问题,就得从干部的自身思想问题、作风问题着手,增加一些新的干部,吸收新鲜的血液,在干部初任期就对这方面严加教育控制。整整做到在其位谋其政,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利益至上,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参考链接

http://news.sina.com.cn/pl/2012-02-10/025923909822.shtml

第二篇:公私要分明公私要分明

“公私分明”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操守极优,将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划分得很清楚。公归公、私归私,不假公济私地占公家便宜,不干公报私仇的勾当,也不因个人私务而影响公务。

在职场上,想在公务与私事间,划分一条泾渭分明的疆界,有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免不了,使用公司的事务机器,影印或传真私人资料。难以避免地,用上公司网路资源,查询私务资讯,或以公司电子邮件系统收发私人邮件。不可免俗地,连上社群网络,与三五好友即时通。至于,在上班时间接听或拨打私人电话,更是极难排除的情况。

平日老找自己麻烦的同事,逮到机会不给他挖个小坑,怎能泄心头之恨。嚣张跋扈的客户,景气反转时让他碰个软钉子,算是客气与手下留情的了。鬼见愁似的主管张牙舞爪,那就在离职时耍个手段,让他尝尝平日没有善待手下小兵的后果。

家事与公事相抵触,得先把家事搞定,齐家而后才能治国,不是吗。朋友邀约或求助,公务只好缓一缓,工作可以再找,友情与义气可是金钱也买不到地。身体不适、精神不济,原订时程就该延一延,总不能要我爆肝或过劳吧。大家应能理解。

每个人都用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来界定公与私的分野。就算有些许公私不分或以私废公的状况,则设法模糊原有的那条疆界,或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淡化事件严重度与伤害。

占公家便宜。老板不应该和为他卖命的员工这么地斤斤计较,而且公司给的薪水这么少,得偷点工时或公物私用,才划得来。公报私仇。不过是开个小玩笑,应该无伤大雅。因私务影响公务。没这么严重吧。天又不会塌下来。况且,老板不是很行吗。

总之,有千万条理由,支持个人跨越公私界线的行为,或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游走在公与私之间的灰色地带。

问题是,公与私间的界定,并非交由个人自行决定。公私不分所造成的伤害,也非依据个人之衡量或判断。

主管得提醒部属,公司所提供之网路、电脑、影印机、传真机、电话、手机等财产或设备,均为达成企业营运之目的而设置,故理应全数使用在公务用途。严格地说,任何公器私用,都恐落人把柄。


(未完,全文共7914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