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镇原县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8.15)

第一篇:镇原县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8.15)镇原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政策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切实加强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甘肃省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84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情况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邻西峰区、庆城县,西接宁夏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456米,属半湿润性大陆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0.0℃,降雨量400-5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折合524.97万亩,其中耕地168.97万亩。共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2008个自然村,

10.9万个农户,总人口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4万人。2010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一)草原资源情况。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草地197.84万亩,其中天然草场176.77万亩,人工草地76.45万亩。天然草

原占总土地面积的33.7%,主要分布在以茹河、蒲河、洪河、交口河四大区域,这些区域是我县传统畜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全县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二)人工种草及草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底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6.45万亩,其中多年生苜蓿留存面积73万亩,一年生牧草3.45万亩。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一年生牧草以禾草等为主。但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产业化发展不足。

(三)牛羊养殖情况。牛、羊是我县养殖的主要畜种。到2010年底,全县牛存栏10.03万头,其中能繁母牛5万头,羊存栏20.82万只,其中能繁绵羊3.2万只,能繁山羊6.17万只。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稳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总体思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定,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三个到位”,坚持“四项原则”,做到“五个公开”。“一个中心”即:集体草原划分承包到户。“三个到位”即:依法明确草原所有权,将草原划分承包到户,落实草原经营管理权,保障承包经营者合

法收益权落实到位;草原补贴资金落实到户,严格补贴发放标准,理顺补贴程序,规范补助资金运行,保障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到位;明确经营责任主体,确保草原用途不变、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保护草原生态,保障草畜平衡机制落实到位。“四项原则”即:坚持尊重民意、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依法承包、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五个公开”即:做到政策、办法、程序、内容、结果五公开。

2.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封顶保底,注重公平;明确责任,稳步推进。


(未完,全文共11973字,当前显示14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