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招拍挂要打假——土地违法现象透视

招拍挂要打假

——土地违法现象透视

本网讯(刘振国)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已经实行多年。但是,有些地方土地出让明着不敢搞协议出让,招拍挂的形式该走的都走了,但在实际操作中,钻法律、制度的空子,违反规定变着法子玩假招拍挂的事,并不鲜见。

4月15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土地违法的一个新特点是地方政府主导和手段多样化,而假招拍挂是地方政府主导违法、隐性干涉土地市场的表现之一。

假招拍挂戴上多种面具

“道”高“魔”亦高,假招拍挂有种种伎俩。

一些地方故意抬高门槛,按照事先指定的开发商,“量身定做”竞争条件。比如:规定竞买人须为公司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不得参与竞争;竞买人须有几亿元的注册资本和银行授信证明。有的干脆设置超高竞买保证金,明摆着“看人下菜碟”,地落谁家明眼人一目了然。据部执法监察局人士称,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手法。

投放“烟雾弹”,也能吓唬人。有的故意制造所谓的“问题说明”,在出让文件中写着出让宗地或地上建筑物未完成拆迁,或是规划条件有限制,或地块周边划界不明等。幕后操纵者放出“烟雾弹”,众多意欲参与的开发商被吓退。最后只剩一家,就被“钦定”了。

近日,湖南某地有群众举报,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对一块挂牌出让的土地,即在信息发布上“打擦边球”,既不在媒体上发布供地计划和出让地块的信息,不在挂牌出让前规定的时间内发布公告,也不确定招拍挂出让底价,不公布成交结果,只挂3天就摘牌了,这让很多开发商摸不着头脑,其中的玄机只有个别人才明了。这也是搞假招拍挂的一种手段。

明暗两笔账,也是假招拍挂的招数。2003年7月,国土资源部公布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政府与金中盛公司的土地违法案件就属此例。集美区政府与金中盛公司在挂牌前就已协商好将某地段1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以总价1900万元的价格成交,由于竞价公司多,只走了一下挂牌程序。虽然金中盛公司以2780万元竞得土地,但集美区政府却将超出的880万元返还给了公司。据网上披露,近期江西南昌出让了一宗地,挂牌确定的底价是46万元,实际成交时只有27万元,缺口部分则由政府补贴。

还有“高开低走”。有的开发商私下与原用地单位达成协议,在土地上先行施工建设。待土地上市时,与评估机构勾结,高估建筑物价格。

其他开发商觉得无利可图,便自动退出竞争。

再就是串标。去年,武汉“土地爷”朱吉生落网。据披露,朱吉生曾多次与开发商串通一气,拿出让土地价格信息作交易,造成开发商之间信息不平等。一些获取了内部消息的开发商,拿地十拿九稳。

假招拍挂祸患无穷

土地市场只有出让交易公平、阳光,才能健康发展,土地资源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假招拍挂则从根本上破坏了土地市场秩序。

地方政府是土地出让的执行主体,握有土地出让大权,其职责就是维护土地交易市场的公正,组织好土地出让程序的实施。有些地方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搞假招拍挂,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带来的后果是恶化了当地的投资环境,致使客商对当地政府失去信任。曾与朱吉生非法合作的开发商说,他们本来是规规矩矩按照规定程序参加招标拍卖会的,但后来发现即使出再高的价也难买到土地,原因是官员从中作祟。

假招拍挂腐蚀着干部队伍。据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截至今年4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共接到商业贿赂举报线索43件,涉及土地出让的有9件,这其中就有假招拍挂的身影。个别官员被开发商收买,非法插手土地出让过程,结果坠入犯罪的深渊。

搞假招拍挂,法理不容。

假招拍挂是“过街老鼠”,要人人喊打


(未完,全文共9263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