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四十不惑不算老[合集]

第一篇。四十不惑不算老四十不惑不算老,一切都刚刚好——读金兰都的《因为痛,所以青春》后的感想大林小学刘立假期里,随手翻看儿子放在车上的一本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黄色圆圈中的“醒目“黑字,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给所有为李想打拼的人们,——毕淑敏推荐“(对于毕淑敏,我并不陌生,她是撒贝宁主持的首个电视公开课《开讲啦》一期中的主讲嘉宾,她和莫言都是当年同一期的鲁艺同学)因此便对本书产生了极大兴趣。

对于刚过四十的我,已发现自己头上增添了不少白发,脸上多了很多细纹,面对镜子中的我不禁发出感叹——人的确老了。上学期还在为都四十了还要在学校里和年轻老师一同上公开课而郁闷。读了这本书自己的心态完成发生了改变。我经常认为自己的人生跑道比起同龄人已经晚了太多,但是书中所指出的“人生时间”却与我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它是这样描述的:假如一个人能够活到80岁,将这一生设定为24小时,那么刚刚大学毕业的24岁的人,将处在一天中的什么阶段呢。是温和煦暖的早晨,还是无限好的夕阳西下呢。答案是,正处在一天当中的早晨7点12分。神奇吧。我们可以以此类推,一位刚刚退休的60岁老人,正处在傍晚6点。正是美好的夜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刻。这样的话,按人能活到80岁来说,一年相当于一天中的18分钟。这样看的话,刚过40的我人生的指针才刚刚过正午12点,我的人生时间确实变得比我预期的宽松不少。所以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追逐,去学习。

活在当下,这样的说法是很多人的座右铭,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真正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它真正的意义。我也是其中一个。我总是在下决心,在做着与自身的实际行动相悖的无用功。我总是在幻想,似乎我的生活就是存在于我给自己设定的期望值之中的。但是我的行动却只是基本停留在幻想中,没有实际的行动,浪费光阴。

假期一开始就准备研读下学期的教材,好好准备几节课。但一开就想累了一学期了,应该好好休整,放松一阵子。后来过年又忙着走亲访友,就一直有理由懒惰了。我想做的事,一直没有做到的原因就是我认为自己有无数个明天去拖延,而这些“明天”不正是我正在虚度的今天吗。这一直是我难以改变的

自身最大的弱点。我总是在责怪自己、抱怨自己为何这么懒惰,但却没有改正。但就如同金兰都先生在《因为痛,所以青春》一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是一样的,我正在享受这一懒惰的过程。这太可怕了,对于一个正处在大好青春期的我,可能还有很多一部分人来说。懒惰,是一个习惯。正如同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这样的说法很可怕,也许有人并不认同,认为“这只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没必要殃及到别人。”但是我们之中确实有人正在像我一样这么做啊。非常遗憾地表示,我很为这些我浪费掉的不能再生的时间感到可惜和唏嘘。直到看到这部书后,我才开始认真的阅读,静下心来开思考自己的工作,很庆幸这本书重新让我找回了青春和理想。虽然我不曾想过成为出色的教育者,但我同样可以让我的教育之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读一本有益的书,让我现在正视自己的缺点,我感到非常庆幸。书籍的力量真的是很伟大。它可以让你懂得或者更好地去诠释你所迷惑的、混乱的一切人生观,从而使一个人成长。金兰都教授的这本书,对每个像我一样的已过不惑之年的成年人所给予的启示同样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改变我的习惯,让我向更正确、更明朗的路上前进。


(未完,全文共7661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