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志愿者倾情彝乡(通讯)

第一篇:志愿者倾情彝乡(通讯)志愿者倾情彝乡

任志成

2004年8月纳雍县新房中学来了七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至今,他们在纳雍新房彝族苗族乡这片边远、偏僻、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了200多个日日夜夜,用心血浇灌着一株株幼苗,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之歌。如今,在新房这片土地上,只要提到志愿者,老百姓们都会说:“要是多有几个志愿者,那该多好呀。”

七位志愿者到新房中学时,该校有班级24个,学生1437人,然而学校只有42名教师,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在排课时,有许多课无法安排。此时,志愿者们都踊跃地站出来,承担了无人愿上的课程。开学初,所有志愿者每周的平均课时都在18节以上,课程不但跨班级而且跨科目。有的志愿者所上的课三个年级都有,而且最多的有六个科目。曾健老师(四川省)开学担任了两个初三班的语文课,还兼任初一,初二的其它课程,周课量达19节;司仕满老师(贵州遵义)开学任初一到初三九个班的体育课,周课时量达20节。尽管他肩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但是,在“两基”攻坚期间,他们与其他老师一样承担临时工作任务:动员辍学的学生返校,进行补偿教

育、拟写并整理各种资料,并且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一切工作,为纳雍“两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为新房中学的发展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开学初,当时初三(4)班、初三(6)班、初一(8)班是全校最差的班级,无人挡任班主任,来自江苏的黄磊老师、来自四川的周云富老师和来自六盘水的杨光平老师,主动地担任了这三个班的班主任。这三个老师上任后,经常找学生谈心,一有空就去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杨光平、黄磊、陈大伦(来自兴义)三位老师家访各达130多人(次)(有时一次访几个学生)。他们走遍了新房乡的村村寨寨,各自的行程达2000多公里。来自凯里的杨顺芝老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在对学生家访时还义务为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看病。工作中他们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和辅导,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疾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学生,用爱感化学生。就说杨光平老师,在校内学生们很尊敬地叫他“杨老师”,在校外学生们都亲切的叫他“平哥”。这一声“平哥”来之不易啊。特别在推进教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农村的初级中学,不知道要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价,才能换来这一声亲切的呼唤。据不完全统计,这7名志愿者,在这200多天里,转化后进生20多名,辅导差生800多人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三个摘掉了“差班”

的帽子。初一(8)班还发展成为全校先进班集体。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为“青年志愿者”这一称号增辉添彩。

王艳是纳雍县新房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家住新房乡营上村一组。今年14岁。她家原有4口人——其父王长智,今年42岁,为人忠厚老实,患有先天性口吃,以背沙锅卖为职业。其母卢林书,不久前因患胃癌去世,今年40岁。其兄王海,今年18岁,患先天性“羊癫疯”,现就读于纳雍营盘小学五(2)班。


(未完,全文共11352字,当前显示12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