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抗震与抗震设防

在地震灾害中,建构筑物的破坏与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对地震区的建设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防震措施。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从选址到使用寿期内的防震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抗震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与合理的维护保养。其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龙头环节。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它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工程设防类别、设防地震和场地选择等内容。其中:

设防目标系指工程结构通过抗震设计所要达到的宏观防震目标。设防目标同设计方法有关。比如,对于建构筑物来说是三级设防,其目标可简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而对于水工、水运、公路、铁路等工程来说,就只是一级设防,即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如有局部损坏,经一般处理后仍可正常使用。

设防类别系指根据工程结构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程度,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对其所做的抗震重要性类别划分。一般分为四类,也有的行业工程分为二类或三类。

场地选择系指在地震区选择建设场地时,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这是经济合理的抗震设防前提,往往比其他抗震措施的作用还大。因为,地震对建设工程的破坏;除地震动引起工程结构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因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对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地震活动性、构造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地基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定。

设防地震系指针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工程,采用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作用强度为设防依据。这个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作用强度,常以一定概率水平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来表达。在现行的多种抗震设计规范中称为“设防烈度”,有的规范(水工、水运)称为“设计烈度”,也有称为“设防地震”或“设计地震”的。

抗震设防标准受到科学技术和国家抗震设防政策两方面的制约。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财力物力有限,国家总的防灾政策决定了抗震设防标准不宜过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防灾意识的加强,抗震设防标准也在逐渐提高。以量大面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1978年之前的设防地震比基本烈度要降低1度或2度;1979年之后的设防地震为地震基本烈度,且设防目标明确为“经一般修理可以继续使用”。

抗震设计规范是在总结已有震害调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设防政策与工程特点制定的技术法规。纵观我国现行的9本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55-98)》、《输油(气)埋地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sy/t0450-9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各规范对抗震设防标准中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有明确的规定。其设防地震是抗震设计中采取抗震措施和进行抗震验算的必要依据,而且大多数建设工程的设防地震都是用地震基本烈度来表示的。设防地震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未完,全文共13748字,当前显示13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