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写作要顺心而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从世俗的意义来看,可以让我们避免落入“道德简单化”的境地。

上学的时候经常去听讲座。有一次,学院邀请了杂文家、时评家鄢烈山讲述时评的写作心得。具体内容早已忘了,只记得鄢老师的一句呼吁:“要以我手写我心”。当时感觉挺激动,但长年的应试教育让我深受荼毒,每次为了考试得高分,写出的东西要么空洞无物,要么矫揉造作,要么强词夺理,总是一副缺心少魂的模样。最近,读了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联手为中学生写作的《文心》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有关读书与写作的种种。

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利用一所中学的师生之口,表达了两位先生在读书、写作与做人等方面的观点。纵观全书,我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写作的目的和态度我以为,这本书名为“文心”,就已经点明了作者的态度。即:写作要顺心而为,要遵从内心的声音,也就是要用我手写我心。作者借书中王先生之口,告诉我们:“作文同生活、说话、工作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

书中还说,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把作文当作生活中的一个项目”;“阅读与写作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的必备技能”。这种将写作当作生活必备技能的观点,与语文应试教育有很大不同。应试教育的写作目的是考高分,老师会教授很多得分技巧,市面上的作文书也会提供大量用来背诵的范文。但等考完试后,升完学后,入社会后,那些作文的规范和技巧就会迅速被大多数人遗忘。然后,写作就与普通老百姓慢慢分道扬镳,最终成了作家和笔杆子的专长。最近几年,我接触了很多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发现他们特别害怕申论作文,有些人甚至完全忘了议论文的写法,为了过线,只能去死记硬背一些“作文万能公式”。

还有些职场人士,每次写工作报告或部门总结,都不得不依赖度娘。因为从学校毕业后,他们就基本没写过啥正规的文章了。

虽说现在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人们开始认识到了写作的重要性,但很多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和出名,很少有人把写作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用心对待自己的作品。正因如此,我经常看到一些年轻写手,自己都没谈过恋爱,没结过婚,却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在文章里传授婚姻家庭的经营秘诀。我也经常看到一些“x天让你从零基础到熟练写手”的培训班广告。

我想,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只靠各种技巧,写出来的文章应该也是没有心的吧。

所以,看了《文心》,让我更加坚信,生活就是写作的来源,平时要用心体味生活,并将这些感悟和想法记录下来,让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发现素材的方法我们写作文,更新公众号文章,最苦恼的就是不知道写啥。看到别人每天洋洋洒洒写出好几千字,都觉得自己脑容量太小,见识太短,读书太少。有时候读了一篇好文章,遇到一件感人的事,或看了一则新鲜报道,心中会产生一些触动,但一旦动笔却很难成文。主要原因是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等要做饭的时候,才发现无米下锅。在《文心》中,作者告诉我们,找文章素材,“可以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事,也就是触发”。

比如:“读书时看过某句话,与你读过的书,某一个地方有关系,就可以触发你进行思考”。比如:“看到了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印证的某些材料,”可以拿来做素材。还比如,“某些可以拿来说明理论的例子”也可以拿来做素材。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找素材的方法比书中的民国时期要方便很多。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写时评,每天都通过微博热搜,百度风云榜等平台找灵感和写作素材。


(未完,全文共14977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