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开信30周年征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措施》-兵工物资-杨金晖[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物资公司杨金晖

(邮件:yangjinhui1290@163.com,电话:010-68962929)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衡量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岁(含,以下同)以上或65岁(含,以下同以上)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0岁以上人口占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7%以上就属于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一标准,我国自1999年以来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0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老龄人口绝对量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2004年老年人口已超过1.41亿,成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

(二)老龄化速度过快。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

1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冲击,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很快,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1981-1999年)时间,而完成这一过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日本用了25年。

(三)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呈现“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同步进行,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gd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是典型的“先富后老”;而我国却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任务远未完成的情况下,“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人均gdp仅有856美元。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四)老年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不同地区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人口老龄化发展也由此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第一类是东部沿海地区,1990年已成为老年型地区;第二类为中部内陆地区,居于中等水平,即将进入老年型行列;第三类是西部及边陲地区,属老龄化的后进地区,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过快发展带来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

2现在:

(一)劳动年龄人口的赡养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未完,全文共3935字,当前显示12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