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周总理机智幽默故事10则

1、"对,牛弹琴。"

1945年重庆谈判时,国民党政府对以周恩来为首席谈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协议难以接受。一官员恼羞成怒地对我方代表咆哮道:"对牛谈琴。"周恩来神态自若,不缓不慢地应了一句:"对,牛弹琴。"这位国民党官员说"对牛弹琴"意思是贬低共产党谈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来还是用这四个字,只是在"对"字后面停顿了一下,变成了两个断句,巧妙地把国民党官员的言论讽刺而又肯定为"牛弹琴"。令对方羞红满面无地自容。

2、"有,在台湾。"

解放初期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现在还有没有娼妓。"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当时我国内地已彻底消灭了妓院,妓女经过改造也都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港、澳没有回归,台湾还被国民党占领。如果说"没有"就等于承认"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时周总理机警快速反应,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沉稳地说:"有,在台湾。"仅仅四个字既戳穿了挑衅的阴谋,又客观现实的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令在座的中外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3、、"派克"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总理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记者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制造的名牌"派克"钢笔,便十分傲慢的问:"总理阁下,你也使我们美国产的名牌"派克"钢笔吗。"意在讽刺我国当时连一支名牌钢笔也造不出来。周总理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我们抗美援朝胜利后,你们美国在朝鲜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笔,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来作为纪念。"美国记者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4、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各种汤菜都雕刻成不同的图案,真正的是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却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宾见此大惊失色,忙向总理请教这是何意。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5、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总理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周总理说:"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6、18元8角8分


(未完,全文共16269字,当前显示12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