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优秀的法律论文:高校法律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

高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力军。高校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法律信仰的树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法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高校法律教育改进建议:更新法律教育理念、构建完整的法律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法律教育;权利意识

近年来,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成就无疑是振奋人心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恰恰相反,这只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浩大工程的良好开端,是标志着我国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重要里程碑。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①。为使全体人民成为法治社会的坚定支持者、拥护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高校学生的法律教育。

一、高校开展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法制不断健全,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至今也已经三十年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封建思想在中国毕竟已经生存了两千多年,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消除,所以国民心中仍残存有部分人治思想,而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都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只能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在人类社会文明变迁中,法律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法律教育以传承法律文明为主要路径之一,法律教育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当代中国大学生身上展现出了越来越浓的时代色彩。“80后”“90后”“00后”这些词语不再单纯仅指年龄段的不同,更多地反映出的是一代人的价值取向。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思想态度端正,积极向上,但还是有诸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之类的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流行着。我们反复强调希望文化可以得到多元化、多样化地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尤其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案件还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种种迹象都在提示我们深化德育改革,加强法律教育迫在眉睫。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其法律意识是否牢固,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校法律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普法活动,不仅要保证法律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地传播,还要请专门的法律人才通过组织关于法的概念、法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法对社会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的教育来帮助树立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提升其法律素养,为今后公民意识的养成打下基础。客观地讲,高校法律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41170字,当前显示13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