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摘要。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问题,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尽管精神分析运动在不断发展,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即: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同时,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

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因此,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当然,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

在弗洛伊德时代,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正是在病人那里,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只分析病人,而不观察正常人,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他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结构理论,1926年出版的《压抑、症状和焦虑》修正了最初的焦虑理论,可视为现代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萌芽。随后安娜·弗洛伊德193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总结和扩展了其父亲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并确立了自我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的合法地位,直至1939年哈特曼出版了革命性的著作《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哈特曼既澄清了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的一些模糊思想,又把精神析中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了普通心理学的范畴,从而推动了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发展,将精神分析从仅研究心理病理扩展为正常的发展心理学。后来的自我心理学家斯皮茨、玛勒、雅可布森和埃里克森等人均从外部适应机能这一任务去探索正常儿童的自我发展过程。

(二)普通心理学视野中的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


(未完,全文共21425字,当前显示12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