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府机构改革之浅见

一、对建国以来七次机构改革的简单回顾

二、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导

三、机构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一)推进以审批改革为基础的政府规制改革

(二)政府组织体系调整重在加强监管

(三)加强行政法规的建设,实现依法行政

(四)由政府主体理念到人大主体理念,重视人大的监督作用

【摘要】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成败得失。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我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政府机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政府机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政府机构改革之浅见

【摘要】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政府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成败得失。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我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总结过去经验,指导政府机构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对政府机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政府职能机构改革体制改革

2002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五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提出: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可以说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第八次机构改革的目标。与十五大关于机构改革的论述比较,这次关于机构改革的提法、目标都明显深化了,是站在第七次机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的需要,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决策。我们发现,政府机构改革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但每次都少不了“精简”的字眼,这不能不让我们考虑政府机构的数量与政府的大与小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到底要建立起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即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粗浅的分析和说明,使机构的改革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对建国以来七次机构改革的简单回顾

(一)1952-1953年,第一次机构改革。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从1953年起要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计划中的大型建设项目,而地方政府缺乏组织管理能力。故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与此相适应,政务院的部门由1949年的35个增加到42个,机构数净增加20%,其中经济部门增加到22个,这是一个较小的膨胀。1954年,国务院成立,机构增加到64个,其中部委机构35个,直属机构20个,办公机构8个,一个秘书厅。与1953年相比,净增24个,增幅为57%。经济管理部门也增加到35个,增长66%,这是一次较大的膨胀。1955年到1956年,由于社会主义改革进入高潮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国务院扩充机构,其中部委机构48个,直属机构24个,办公机构8个和秘书厅一个。这样到第二次机构改革前期,国务院机构总数为81个。


(未完,全文共28412字,当前显示12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