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打印版
《人民日报》(2012年08月31日19版)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道理。近年来,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推动下,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人才发展形势喜人。其中,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吸引和留住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谓抓到了点子上。这一成功做法充分说明,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办法很多,但人才环境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引凤”须先筑好“巢”。
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优先发展等,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落实、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真正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为人才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时势造英雄”,这个时势可以说就是时代环境,包括一定时代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一个时代有了对人才的社会需求而无相应的社会条件,也不一定能够产生大量人才;只有同时具备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相应的社会条件,才能造就各类人才。实践证明,人才之于环境,犹如鱼之于水、鸟之于林,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好的人才环境造就人才、铸就伟业,不好的人才环境耽误人才、贻误事业。今天,科学发展需要人才支撑,人才发展需要环境支撑;抓人才发展,就要抓人才环境这个基础工程。
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为什么有的时期人才辈出,而有的时期人才寥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才环境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需要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环境和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不仅催生了老庄、孔孟、荀墨、韩非等思想家,而且孕育了孙武、孙膑、吴起等军事家,管仲、商鞅、李斯等政治家,屈原、宋玉、左丘明等文学家、史学家,造就了巧匠鲁班、名医扁鹊等杰出人才。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宜人才发展呢。孔子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即“近者悦,远者来”。其意就是既能让本地的人才满意,又能吸引外地的人才慕名而来。联系今天的实际,做到“近者悦”,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才工作者心有人才、情系人才,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解人才之所忧,积极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做到“远者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才工作者进一步强化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广开引才渠道、善谋聚才之方、多做惠才之事,精心培育人才环境比较优势,努力打造让广大人才向往追逐的热土。简而言之,就是要让人才能够实现梦想、成就事业、体现价值,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名作《短歌行》生动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也深刻揭示了“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应当看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各方面条件今非昔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人才,也一定能够造就大批人才。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人才工作,坚持不懈地以“筑巢”带动“引凤”,人才发展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各级各类人才就会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就能够生机勃勃、兴旺发达。
六部委下发意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大病自付至少报销五成(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2012年08月31日03版)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针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人大病负担重的情况,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减轻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
(未完,全文共44271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