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范文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其科学性,全国各地的政府要带领相关的国土部门对土地规划进行严格把控,以保证土地的规划是按照明确的明文规定在落实,确保在最节约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tn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350-01

引言

随着当前城乡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土地利用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就要加大对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进行有效的协调,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

1概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在一定区域内合理的利用当地社会条件、经济、自然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治理、开发,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和安排称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当地的经济现状、历史情况、资源条件、自然环境通过综合部署、兼顾、统筹等进行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从而实现实诚空间的协调布局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称之为城市总体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进行一定时期的项目实施措施和综合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是相互独立的两套体系,然而城市的发展与土地的利用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数据不准确

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

中均使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变更到规划基期年的数据作为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重在对通过土地整治项目新增的耕地、列入国家监测图斑的建设用地进行变更,忽视了对其他地类的变更,无法代表区域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造成规划基础数据失实。规划基期年人口数据由于来源不一,无法得到准确的人口基础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等内涵均与城市规划有出入,难以充分利用城市规划成果预测城镇、农村人口及其用地需求。

2.2基础研究不深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各类土地用途的适宜性评价,缺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缺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新增建设用地布局随意性大,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合理性存疑。在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主要从规划指标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忽视了土地利用现状布局与规划布局的对比研究,无法有效指导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3土地规划用地分类不合理

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基数转换,形成土地规划用地分类,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三大类,又续分为若干小类。其中将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3小类。将乡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划入农村居民点用地,不符合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采矿用地拆分为采矿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均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但具体划分标准不明确,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将水库水面纳入交通水利用地,归于建设用地,但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水库水面纳入非建设用地相互矛盾。将原采矿用地中的盐田纳入其他建设用地,缺乏说服力。

3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的策略

3.1对规划编制体制进行创新


(未完,全文共18705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