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政府预决算偏离度角度探寻政府预算管理

范文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从政府预决算偏离度角度探寻政府预算管理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也迅速增加。但由于目前我国对财政的超收收入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财政超收往往会转变为财政超支,从而引发政府预决算支出偏离度增大。笔者从预决算偏离度分析入手,提出政府预算在编制、审查、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决算偏离度;预算管理;留有余地;有效监督

一、预决算偏离度的相关现状

近年来,随着财政超收与超支状况的不断恶化,“预决算偏离度”作为其衡量指标受到了普遍关注,这是一种“在经立法机关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收支同作为其实际执行结果的政府预算收支之间出现了差异”的指标表现形式。

数据来源。历年政府报告及《中国财政年鉴》。

近年来预决算偏离度总体在不断上升,并且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度超过十个百分点在2011年达到15.37%,相较来说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相对稳定并且数值小。从预算的编制环节看,历来都是本着“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的。财政收入预算编制,主要是依据年初国家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目标,结合上年财政收入执行情况,考虑税收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并在充分听取征管部门意见后分税种测算确定的。从1998年起到2012年间,财政收入的增速一直高于gdp的增速,并在2007年和2011年创造了两个距离高峰,比规定的超出百分点多。说明在预算编制环节,政府预留了很大自由“超收”的空间。在预算的执行环节。政府预算的执行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和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现在编入预算管理的只是财政资金的一部分,称为预算内资金,实际上,未编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量在一个地方的财政总收入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甚至比预算内的资金量更大。而这一部分资金并没有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无需审查监督批准,绕开了审查与

最新【精品】

范文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监管的法律视野。在预算的审查环节。现行的预算法对于“超收”与“超支”的规定颇为模糊,没有条文可遵,因而“超收”收入的决策和“超支”基本上在行政系统内遵循其内在动机完成,而未纳入人民代表大会的行政审批。在预算的监督环节。由于预算机制的不健全,我国对预算的监督受到忽略。首先,预算编制的笼统性,缺少详细的指标和数字规范。其次,我国当前的财政监督审计体制的不合理性。然后,财政监督审计本身工作性质的专业性与我国缺乏行业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最后,财政的有效监督要求预算体系编制、执行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时效性。正是在上述的体制机制性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不仅每年动辄几千亿元的“超收”滚滚而来。而且因“超收”而衍生的“超支”也在大幅上升,从而导致预决算收支之间的偏离度越来越大,因而政府预算的监督制约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

二、预决算偏离度指标的相关因素分析


(未完,全文共10337字,当前显示12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