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必须着重在构建有利于权力制衡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廉政教育体系,筑起权力“防护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宣传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实行跟踪式教育。把权力观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和考察、提拔、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分别制定长期的和阶段性教育规划,有的放矢地抓教育,使权力观真正入心入脑。二是实行一体化教育。拓宽信息化廉政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组织、机关、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权力观教育格局,把党纪国法以及道德规范对权力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三是实行分层次教育。根据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所处地位和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增强权力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支起权力“避雷针”。围绕权力行使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和利益冲突,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风险防控。一是固化权力流程。抓住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换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契机,推进合理分权机制的建立,对岗位职能设置中存在的流程不科学、衔接不紧密、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到位等缺陷和漏洞,实施流程再造和权力流程固化。二是强化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科学配置,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六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制度。严格执行实行党政正职“届中经济责任定期审计制”,防止权力异化,实现由“离任审计”向“全程审计”的转变。推行“一把手”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三是压缩权力的行使空间。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给付等主要行政权力进一步梳理优化,规范自由裁量权,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实行行政处罚网上公开。

(三)建立配套制度体系,穿上权力“防化服”。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导致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有针对性地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一是关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创新。围绕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权力集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完善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围绕组织人事权、行政审批权、资源配置权、执法和司法权相对集中的关键岗位,通过制定实施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等制度,保障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二是加强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制度、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三资”监督管理制度、干部群众评价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涉农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等,有效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从源头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聚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的科学决策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态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防范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三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制度。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通过电子政务将各项权力的运行过程电子化、网络化、透明化,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运用“制度+科技”的理念和方式,对招投标、土地出让、资金监管、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运用信息技术对权力进行固化,实行全程电子化运行,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和刚性,使权力运行“大小有界,运行公开,网上留痕,全程受控”。


(未完,全文共13504字,当前显示13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