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府采购法》颁布后审计审点啥?

第一篇。《政府采购法》颁布后审计审点啥。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顺利通过了《政府采购法》,这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正式走上法定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所谓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因此,审计机关为履行好审计监督作用,当务之急亟待思考和解决政府采购“审什么”、“怎么审”等等问题。

一、审计范围由于目前开展的政府采购审计仅仅是对采购机构的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但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特点和要求,这样的审计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采购审计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因此审计范围必须包含政府采购体系中各成员方,即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和中介机构等。如审计“主管机关”制定的采购政策以及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合理性;审计“采购人”编制的年度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的合法性;审计“采购机构”的日常活动以及重要采购事项,对于非集中采购机构小额或非通用商品采购事项可结合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来进行;此外,对供应商和中介机构进行的与政府采购有关的业务活动也属于审计范围。

二、审计要点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有招标、谈判、询价以及单一来源采购四种。采购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购成本和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审计监督的重点和环节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在公开招标方式下,透明度比较高,产生问题的概率相对比较小,审计机关投入监督的力量就可以相对少一些;而在有限招标方式特别是询价采购方式下,采购机构自行决定中标人等舞弊的可能性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就应加强;在单一招标方式下,投标人只有一个,审计机关应将此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以公开招标为例,审计要点包括:公开招标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招标通告是否在政府采购管理机关指定的报刊或信息网络上发布,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标明特定的供应商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开标是否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进行,评标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评标委员会大多数成员是否是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不能和招标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招投标合同是否报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备案等。

三、审计内容目前开展的政府采购审计内容主要是对政府采购的内控制度及采购程序各环节的审计,重点是招标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因此还是较单一的。为适应《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审计内容必须从“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㈠对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机构的审计。

1、主管机关的审计。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和可行性分析;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有无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是否按照先验收后结算的规定,通过财政专门账户将采购资金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数字计算与预算执行结果是否真实,执行过程中是否随意增加支出、突破预算;预算结余是否用于规定用途;对采购管理是否从资金分配延伸到使用环节,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第二篇:《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60看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60看点

看点1。明确了何为财政性资金。


(未完,全文共9882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