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消极态度成因的调研报告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中,教育者虽然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方式,试图与大学生打成一片以完成教育任务;然而大学生的态度并不是积极配合推动,相反是反应消极,结果教育实效不仅没有达成,甚至出现衰减情况。以下从教育本身、社会、大学生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消极态度的因素。关键词:客体态度大学生环境实效性
正文。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为参与、制约与反馈。【1】
科学的认识客体的固有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和细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客体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
【2】
育,调动客体积极因素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该项活动的热情极大的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在需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大学生的态度无论对于时效和推动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这里客体——“大学生”的外延既有大学生群体,也有大学生个体。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受教育者是客体,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学生的态度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介体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反应。
一、现状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稳定成型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的剧变时期,许多成熟和不成熟的因素交织在大学生身上。一方面他们有着年轻人的朝气,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改革创新性精神,并且“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在有形无形中受到了西方敌对势力和一些腐朽黑暗思想的影响,他们缺乏判断力和必要的理性。因而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党和国家所期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与民众实际接受与认同存在很大落差,思想政治教育“短路”现象普遍存在。诚然,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法宝,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则并非如此,在民众甚至大学生心里并不这样认为,共产党仅仅停留在政策、理论宣传方面,并没有被民众在理性上接受、认同并主动去做。总而言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由此提出,因为大学生没有从理性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支持,这影响了其实际效果。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主动性不强,应付心理,极度反感等消极反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就头大,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不愿意接受该方面的教育,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冷漠;仅仅是为了考试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结束后便不再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极度反感,有着很强的抵触心理,追求个性,不愿意听从说教以及对他们做过多的要求。
二、成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因素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民性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33842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