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秋季防病提纲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候干燥,冷暖多变,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秋天需预防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
一、秋燥
秋令时节,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大部分人容易因湿度降低而出现口干舌燥、鼻涩咽疼、皮肤干燥、便秘等秋燥的症状;同时,对于天地间萧条衰落的景象,也常易触景生情,从而出现积怨郁闷、坐立不安、情绪急躁等精神上、肉体上的“秋乏”现象。中医将此病因归为燥邪伤肺,预防“秋燥症”可通过饮食调理、情志疏导,养阴润肺以“降燥”。
饮食方面。第一,多补充水分。充足的水分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对水分的需求,还能稀释呼吸道中的过多痰液,使痰液容易咳出,同时还可以增加尿量,促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第二,多吃润肺的食物。具有甘润甘凉、润肺健脾作用的食物当作为首选,荤菜上可选用鸭肉、河鱼、河虾等;素菜上可选用百合、丝瓜、黄瓜、菠菜、木耳等;秋季时令水果可选择甘蔗、雪梨、木瓜、石榴、葡萄等。同时,多喝蜂蜜水也能起到很好的润肺作用。第三,饮食清淡少油炸。尽量少吃油炸、烧烤、香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在料理三餐的时候还要注意少放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调料。饭前可以先喝碗清汤,以稀释菜的盐分,保持体内的水分。
情志方面。精神调养不容忽视。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人们心中难免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降燥”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源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感冒、气管炎和哮喘。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鼻咽部及扁桃体的炎症,也可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一般以局部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咽喉疼痛、发热、干咳等为主,症状多较轻。严重的感冒比如流感,主要表现为高热(可高达39-40℃)、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症状,且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在集体单位发生,因此秋季要注意预防流感的暴发。
秋季预防感冒,首先要掌握“春捂秋冻”的原则,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褥,有计划地做好胸腹部、足部的防寒保暖工作,让机体逐渐适应忽热忽凉的环境;其次由于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唇干裂的情况,应注意多饮水以及多食用一些生津解燥润肺的新鲜蔬果;还要加强室内通风,特别是宿舍、会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常注意天气变化,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最后,若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早就医。
秋季也是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期。前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后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鼻眼瘙痒、连续打喷嚏等。秋季气温逐渐转凉,冷空气的吸入易诱发支气管痉挛,引起咳嗽、气喘,同时空气中悬浮的花粉颗粒及烟尘,也极易诱使过敏体质的人发病。因此,在预防此两种疾病时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及冷空气刺激,避免接触致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地方清洁,有气管炎和哮喘病史的人更要注意戒烟,以减少复发。
三、消化道疾病
秋季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加上情绪易烦躁,过度劳累及防护不当,使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常表现为胃胀胃痛、反酸恶心呕吐,严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等并发症。秋季也是急性肠胃炎发病率较高的季节。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而秋季水果蔬菜大量上市,一些人又有秋季进补的习惯,饮食比较杂乱,很容易引发肠胃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的症状。
(未完,全文共8618字,当前显示145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