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五篇范文

第一篇: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和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蕴涵着巨大潜力和充满着活力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是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内在需要。但于由于县域经济普遍存在底子薄,起步晚,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低,特色产业不明显,结构性予盾突出,比较效益低,社会信用度差等诸多问题,金融机构在面对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农业和中小企业时,出于本能的效益目标及风险控制的考虑,再加上历史形成的僵化的思维和缺乏针对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服务创新,造成目前的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不相称,已成为阻碍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服务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主动性各金融机构大都树立了"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由于县域经济的先天劣势,商业银行为了集约化经营,保证贷款集中投向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资信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对于不能产生短期效益或综合效益不够好的县域经济缺乏支持的动力。突出的表现:一是县域金融机构逐步减少,功能渐趋萎缩。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集约化战略中,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裁减人员,使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的金融服务,如融资、结算等在种类和质量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二是县域金融机构通过系统内上存将资金上划上级行,各上级商业银行实现了鼓励县级商业银行存款资金上存的政策,过高的上存资金利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再加上邮政储蓄机构只存不贷,存款划转中央银行,造成县域资金外流三是县域商业银行贷款增量趋缓,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原有的贷款质量欠佳,贷款沉淀呆滞,不能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致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四是信贷投入结构不合理,使总量投放不足的矛盾加剧。县域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汽车消费和少数非生产性基础建

设项目上,投入生产经营上的贷款十分有限。

(二)金融机构目前的信贷管理体制不利于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严格信贷管理体制和严厉信贷管理办法引发了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实施信贷倾斜于发达地区与城市的发展战略,全面收缩县域经济贷款规模,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评级的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并设臵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有足够抵押担保的企业才列入考虑支持对象;而对于资产总量偏低、风险意识较强的县域中小企业来说,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收缩和限制县级机构自主审批权限,在贷款投向上实行"抓大放小"、突出集约化经营,重点投向电信、交通等垄断行业。即使已进行贷款授信的,真正落实到企业的贷款也并不多,特别是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更为突出,企业原以为取得了贷款授信额度,就可以手续简便地从商业银行县支行获得授信额度内的贷款,但实际情况是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仅是贷款的资格,要实际取得贷款仍然要层层审批。

(三)金融机构目前的信贷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县域经济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特点


(未完,全文共21112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