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莫让编制成为均衡师资的拦路虎

(2008-04-1710:47:24)

转载

标签:分类:编采成文教育

莫让编制成为均衡师资的拦路虎

核心提示:

在同一区域学校“硬件”趋于均衡的过程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择校热”很大程度上热在选择优良的教师资源这个“软件”上。硬件的均衡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解决,而师资的均衡却不是一件易事,它受限于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因此,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的均衡是关键,前提是破除“编制”壁垒。

有的学校严重超编,有的严重缺编,编制壁垒阻碍教师合理流动

不久前,商丘市教育局抽调精兵强将,对全市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研。调研组发现,教育系统内部教师不能合理流动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调研报告起草人李卫东介绍,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必然要实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同时,根据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实行教师聘任制是基本的要求。落实教师聘任制政策,最基本的原则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但是调研组发现,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统得过死,教育系统内的人员流动不畅,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交流和调配基本上无能为力。

李卫东还拿商丘市发展迅速的第一实验小学为例作了详细分析。自该校建立豫东最早的公办民助性质的分校后,学校生源不断增加,需要的教师数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核定的教师编制赶不上学校实际所需人数的变化,学校只得自己聘请大量教师从事必要的教学工作。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适龄学童减少、生源涌向县城资源更丰富的学校等因素,生源越来越少,但教师并没有减少,这样就形成了有的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有的学校严重缺编的现象。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来看,该市却呈现出城区由于学校条件好、待遇高,农村学校老师纷纷涌入城区学校造成超编而农村学校缺编的现象。

事实上,商丘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的这个问题是全省乃至全国共存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把超编学校的教师适当调配到缺编学校进行合理流动,无疑将有利于师资的均衡,教育系统内部的人事管理也将由一潭死水变为一汪活水,进而激活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但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却较为棘手。

“教育主管部门把甲学校的教师编制调整到乙学校,按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教育主管部门却办不到。”商丘市教育局呈给商丘市委、市政府的调研报告中多处这样陈述。他们原本提出的“教师合理流动”权限全部归属教育部门的建议,最终落实到当地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成了“学校教职工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只能到缺编并符合岗位要求的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机构编制部门下达用编通知,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根源在于校长任命权、教师调配权未切实归口教育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为什么不能完全做主把超编教师调整到缺编学校。

“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取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后,国家对新机制进行的一次调研表明,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已经理顺,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县(市、区)仍实行由宣传部门管理校长的体制,还有许多地方教师的调配权仍在人事部门。这样,教育行政部门只有“事权”而没有“人权”,使学校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8143字,当前显示14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