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村务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厚美殷小琼

村务公开这一“阳光工程”,目前全国已有95%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其中:比较规范的占60%以上。从而使村务由事后结果公开过渡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公开监督,缩短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然后,村务公开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认真加以解决。

问题:“四个度”不够

村务公开成绩斐然,但对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据笔者调查,发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村干部由于缺乏“公开意识”或怕“拨出萝卜带出泥”,使村务公开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形式的“假公开”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

一是公开平衡度不够。从整体情况看,经济发达村好于经济欠发达村,交通方便村好于交通落后村;从公开的领域上看,村务主体的公开较为规范,但向组一级延伸不够;从公开的效果看,不同程度地存在注重日常操作的实用性,忽视长期开展的系统性、完善性和科学性。

二是公开的透明度不够。一些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事公开不够,诸如“村级财务开支”等项目,只笼统地写“收入多少”、“支出多少”,让人“雾里看花”,群众看不明白,无法监督;有的公开避重就轻,对无关紧要的就公开,紧要部分不公开,或要求群众克服困难和参与解决问题时公开,对涉及领导不利的则不公开,仍有“暗箱操作”之嫌。

三是群众的参与度不够。有的村不敢或不愿公开实情,怕影响外部环境;部分群众对村务公开的目的、内容、形式不了解,缺乏参与的热情;有的村对一些应及时公开且效果更好的事没有及时公开,群众意见和建议提出后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暴露的问题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公开的信心。

四是村委会公开的自觉度不够。村务公开要求每季度必须公开一次,对群众迫切需要及时了解的事项,还应随时公开。但一些村的公开栏长期得不到更新,经常是“白板”一个,临到上级检查时才公开,群众称村务公开栏是村务公开“难”;个别村甚至以各种会议“通气”和专项公布代替公开。至于如何真正把公开融入村务活动中,渗透在村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共认。

对策:突出“四抓”

村务公开的前提是公开,重点是规范,关键在真实可信。解决公开过程中的认识模糊、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必须突出“四抓”。

一是从认识上抓深化,使认识上有高度,增强村“两委”干部对实行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实行村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三自、四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改革中推行村务公开,是实现农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新机遇和实践,是对村民“民主管理”工作的丰富和发展,对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推进现代农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村“两委”组织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未完,全文共11207字,当前显示11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