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论村民自治中的村务公开问题与对策[本站推荐]

村务公开制度是村级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促进村干部廉洁务实,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权益平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村民自治村务公开问题对策

浅议村民自治中的村务公开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在我国已经推行了20多年,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研究村务公开,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村民自治理论,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主监督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农村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1998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并突出强调“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此后,中央、省、市、区先后下发了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但是,在实践中,村务公开工作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推进基层村务公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村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实施村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民主形式在我国被学术界被称之为“草根民主”,对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国家层面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潜在的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各地农村都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村务公开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凸现出来,村务公开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机制不健全,缺乏宣传力度与互动(1)应付敷衍,公开不规范。虽然所有的农村都推行了村务公开,但从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不够规范、不够完备的地方:一是公开不及时。对项目、资金的公开往往在项目结束,资金耗尽,甚至群众告状后才公开,事前“计划不公开”,事中“操作不公开”,事完“决算不公开”,往往是群众上访,举报后再草草公开;二是公开地点和形式太单一。几乎所有的村只有村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公开栏,有的村就连一个公开栏也不完整,现在的村都是在原有几个村的基础上合并的,管辖范围相对较大,对于不在办公室附近居住的群众,很难有机会看到公开内容,再说公开形式多数是用粉笔书写,公开栏又没有防护措施,公开过程中仅仅是贴出去了、写出去了,有时还会出现还没等到群众看见就被撕掉、擦掉了,村务公开走过场;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些村务公开的内容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而对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

(2)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对象,监督的主体应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

在村务公开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中国农村村务公开出现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中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比较落后,各方面发展得比较缓慢。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和文化层次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农村文盲的比例占农村人口很大的一部分,受教育程度很低。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领导部门乏力,缺乏有效管理


(未完,全文共25514字,当前显示14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