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配合实施好医改工作

医改,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都处于准备阶段,没有任何经验可寻。得知我院成为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医院后,我们即时召开了全院医改工作会议,将消息告知医院的全体职工。因为职工将是医改的具体实施者,医改的具体实惠需要通过他们带给患者,只有人人知道医改、人人投入医改,这项政府为百姓“买单”的实惠才能不打折扣。

1、医改试点医院的标准是什么。中医医院开展医改对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何在。

政府选择试点医院基于多种考虑,据我分析,挑选的试点改革医院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但必须有代表性。若选择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投入太大,牵涉面会很广。而小型医院没有代表性,且运行不稳定,两者在医改起步阶段都不宜作为改革试点。

选定试点医院,中医医院在这样规模中等、运行情况良好、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得到患者认可的医院进行试点,会更加稳妥。

在我院开展医改试点很有代表性,不仅能为日后制定公立性医院改革方案提供依据,还能为中医民族医药事业改革的探索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中医遭遇“淘汰赛”

“抢救”、“紧迫性”等字眼贯穿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种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中,中医生存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人才培养周期大概为20—30年,部分中医“吃力不讨好”,中医市场很不景气,造成中医人才青黄不接,中医院生存维艰。此外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含金量低”,加之中医医院仅靠中医维系,实在难以“糊口”,大量医院不可避免地引进西医的检查设备和药品,虽说这是医学的进步,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得不弃“中”趋“西”的无奈。

就我院而言,中医药收入约占医院总收入的40%。以中医针灸科和推拿科为例,中医治疗的收费以治疗次数为基准,一次针灸几元,一次推拿不过几十元。而医生治疗一天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医院也会损耗器材和药剂,除去医生的工资外,收取的费用却难以收回成本。如果按照目前市场化的竞争规则,中医将遭遇一场“淘汰赛”。

中西结合渐成风尚

患者反映,中医院里鲜见能号脉的中医,取而代之的是先问诊、再检查的西医诊疗方法。为此,中医特色将如何在此次医改中体现。

为确保资金,留住人才,医院可能会利用大型检查来弥补成本亏空。另一方面,中医的“望闻问切”被很多人“神奇化”,在科学面前,检查设备达到的精准、及时的检查结果是中医望尘莫及的,因此中医院也需要西医的加入,特别是在医疗纠纷中,可以起到界定医生是否失察、误诊的作用。

不可否认,诊疗中会出现具有感冒症状的患者来中医医院就医,但医生却对“中医”的诊断手段不放心,让患者做个ct检查、血常规监测,探查有无肺炎或其他问题。这一诊断方法在老百姓眼中,就成了“中医变西医”、“小病大治”的怪现象。

目前,我院药品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9%,药品加成被取消后,一年将减少100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部分让利给患者后,则体现了医改的公益性。但如何在降价后保证医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需要在医改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应制度。

补偿机制应倾斜中医

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中医改革,需要做哪些工作。

中医有着西医无法取代的优势,特别是在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等方面,这在非典、甲流等时期得到充分的证明。为避免因谋利而抛弃中医优良传统的现象,我们希望新医改能诊治“中医西化”之症,比如在补偿机制上适当地向中医倾斜,以解中医之困局。


(未完,全文共12305字,当前显示13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