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全唐诗》中的“寒山寺”及其他(柯继承)

第一篇:《全唐诗》中的“寒山寺”及其他(柯继承)《全唐诗》中的“寒山寺”及其他(柯继承)

《全唐诗》中的“寒山寺”及其他-柯继承

《全唐诗》中,提及“寒山寺”的,一共有四首,除张继的《枫桥夜泊》外,另有韦应物的《寄恒璨》、刘言史的《送僧归山》、方干的《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三位诗人同张继一样,都来过苏州,三首诗中的“寒山寺”,同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样,指的都是苏州枫桥寒山寺。都是实指,而不是某些人所猜想的,是虚指什么“寒山上的寺庙”。

在《全唐诗》中,“寒山寺”共出现过四次,它们分别出现在张继的《枫桥夜泊》、韦应物的《寄恒璨》、刘言史的《送僧归山》和方干的《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诗中。除了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外,其他三首中的“寒山寺”,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误判为与苏州枫桥寒山寺无关。张继(。-779)的《枫桥夜泊》因而被视为现存提及苏州寒山寺的唯一唐诗,因为是孤证,某些人竟而据此怀疑苏州寒山寺的客观存在。

韦应物、刘言史、方干三人来过苏州吗。他们笔下的“寒山寺”是不是实指苏州枫桥寒山寺。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证的。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拟对三位诗人即韦应物、刘言史、方干的生平及相关诗篇分别论叙;并把他们的相关人脉,略作分析与归纳。

一、韦应物与《寄恒璨》

韦应物是唐代杰出诗人,而且“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丘丹《韦应物墓志》),但《旧唐书》、《新唐书》均未为之列传。公元2007年,韦应物一家墓志(韦应物夫妇及子韦庆复夫妇墓志)四方,在陕西长安韦曲出土,根据墓志内容及韦诗本身提供的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韦应物的生平已基本可知。大致为: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737年生于京兆),玄宗天宝七载(751)韦应物15岁时入宫为三卫近侍。韦年轻时任侠不羁。安史之乱起,流落失职,始折节读书。代宗广德元年(763),韦应物27岁,乃入仕为洛阳丞。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时年38岁。德宗建中二年(781),为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时年45岁。建中四年(783)夏,47岁,出刺滁州(正四品下),贞元元年(785)秋,49岁,迁江州刺史。贞元三年(787)曾入朝为左司郎中。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时年52岁。贞元七年(791)初,55岁,卒于苏州。

韦应物先后官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人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以“韦苏州”名最为响亮。平生所著诗赋、议论、铭颂、记序六百多篇,但传世的《韦苏州集》只收诗近六百首,其他各体文章都已失传。韦应物的诗,特别是它的山水隐逸诗,“气象清华,骚雅闲谈,真而不朴,华而不绮,上薄陶、谢,下该王、孟,并直接影响柳宗元的创作”(《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前言)。早在晚唐司空图笔下,就将其与王维并举。宋代苏轼将其与柳宗元并称,谓其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朱熹甚至认为他的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至明清,更得胡应麟、王渔洋的标举,从而成为我国古典山水隐逸诗的重要审美范式。


(未完,全文共14490字,当前显示13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